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与公众发生“关系” 广东美术馆4月推出重磅当代艺术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4-07
继3月推出一个以“死亡”为题的当代艺术展之后,广东美术馆在4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又将重磅出击,上演另一个当代艺术展——《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

与此前由本土新生代艺术家“扛大旗”不同,这一被馆长罗一平形容为“广东美术馆年度最好的当代艺术展”的活动,汇集了蒋志、邱志杰、石青、杨振中、张大力、庄辉等12张很有分量的当代艺术明星脸孔。

以视觉实践解读“关系”

“‘关系’一词本意味着个体与个体、集体、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宗教、社会文化和语境底下,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语义。”据策展人姜节泓介绍,本次展览将在这样的一个开放主题框架里,透过装置、影像、雕塑、绘画以及“对话”等多元形式,以艺术家个人经验所产生的视觉实践对“关系”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其中,庄辉的装置作品是一个向后倾斜11度的圆明园残缺部分微缩复刻品,反映文化的符号处在整体城市环境状况当中的一种状态;邱志杰的《邱注上元灯彩图》则会把展厅变成“剧场”,把88个平面的角色一一创造成立体的器械,让它们成为自动和互动表演的道具;向京在作品以外还别出心裁地准备了万花筒、透镜等现成品,观众可以自行选择不同视角的观看方式;张大力则围绕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来对个体受到社会上的撞击后产生不规则的运动进行视觉上的计算、解读……

“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跟观众的互动性。”罗一平表示,有别于传统的展览模式,这次更强调空间物象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当你身处其中,更准确的身份不是一名观看者,而是参与者。

观众才是真正的叙事者

直至今日,普通市民大多在面对当代艺术时会感到很茫然,究竟其强调的大众性体现在哪里?打动观众的东西又在哪里?

对此,罗一平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先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话题或者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从而在观众中催生一种难以想象的互动性,这也构成现在所谓大众艺术的特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很多一部分是强调政治趋势、对暴力和社会的批判等等,而这些在本次展览中都被淡化了。今天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更多会考虑到观众进入时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构造关系,他们强调的不是作品自身的意义,而是观众参与过程中所衍生的意义。”他说:“事实上,当代艺术作品自身并不是在叙事,只是在呈现一个场景,真正的叙事者是走进场景当中的观众。”

罗一平告诉记者,今天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正是看它空间构成对大众的可能性、多元性和平等性,这也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