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低 "口头联合"购天价拍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1-01-14
  天价拍品频出艺术品金融化初级形式虽逐渐增多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不高

2010年冬(秋)拍大潮落幕,亿元拍品频出,天价买家的资金来源成为市场“热门搜索引擎”。有市场行家透露,不少超亿元拍品都不是由单一买家购得,如拍出5.5亿元历史新高的瓷器买家正是多位来自浙江的买家集资购买。

“随着‘天价’的标准越来越走高,这种艺术品金融化的初级形式将逐渐增多”,见证本季多件天价拍品成交现场的行家表示,艺术品市场中还是多停留在“口头联合”的方式,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多个买家:

联合购买天价拍品

“说好听点,很多天价拍品的买家是私募基金,说通俗点,就是多名买家凑钱竞拍。”曾经见证本季多件天价拍品成交现场的行家透露,以5.5亿元天价品为例,当时拍卖现场中至少有90%是华人买家,只有几名是本地买家。最终“折桂”的是来自浙江的多名投资者。不过,记者向多名市场行家了解这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方式,却没有结果。

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艺认为,这种“凑钱”的方式是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这种联合购买的方式更多出现在国内买家到国外竞买的时候。”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近年游走于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他认为,随着国内天价拍品的价格和出现频率的激涨,联合购买的方式将更多出现。

艺术品市场:

只有“散户”在零散操作

然而,从市场中可以了解到,作为特殊的商品,艺术品的资金构成方式往往是口头的、不具有合同的,甚至可能随机性较强的方式。曾波强表示,这种方式看似不可思议,但真正互相信任的行家却认为这种方式最为稳当。当然,如果“乌合之众”就难以成事,而曾有“不良记录”的行家再也无法“翻生”。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中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特别是多个银行都曾推出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但最后却出现“雨点小”的情况。董艺认为,无论是抵押贷款、融资、文化产权交易所还是艺术品基金等方式目前现状如何,都不能否定艺术品金融化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艺术品金融化的难题众多,除了艺术品市场历久形成的旧传统难以改变外,艺术品的确真环节、评估环节、完成评估后的管理、保险,储存保管等都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尽管艺术品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但是不能跟其他资本市场相比。”曾波强认为,如果有大的资金入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资源垄断起来,而目前拍卖市场的货源反复出现,证明了资源并未掌握在大的集团手中,只有“散户”在零散操作。

有人担忧艺术品市场的过度金融化,曾波强却认为:“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远远不够。”有收藏者认为,正是艺术品市场的“靠信誉”、“靠眼力”这个特殊性,导致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很难提高。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