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宣德炉久藏深宫: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和礼器使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2-24
  ■专题: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宣铜部分

  ■地址:故宫博物院

  在当下的收藏热中,宣德炉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古朴雄浑的造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捧。目前,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永乐宣德文物特展中,在最后一章宣铜篇里特别介绍了集明代艺术大成的宣德炉。

  文博界对宣德炉一直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真正宣德年间制造的铜香炉可能存在,但极为罕见,目前所见署“宣德”款的铜炉,大部分为明中叶以后仿造。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世间根本就不存在宣德炉。文博界的激烈争论,更是给宣德炉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最终,故宫博物院宣德炉研究专家李米佳经过多年研究,从独特客观的角度梳理史料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宣德炉是泛指具有“宣德”款及按明代宣德铜器的用料和冶炼方法铸造的铜炉。按照这一标准,展览中选取了具有“宣德炉特征”的明代铜器向公众展出,从实物(铜质、图形)的角度来佐证了李米佳的新观点,引起了国际研究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使宣德炉的研究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现在就让我们撩开宣德炉的“神秘面纱”,步入宣德炉世界。


  铜冲耳乳足炉  

  这件展品是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这尊冲耳乳足炉器型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包浆厚重自然,采用古老的失蜡法铸造。

  据明吕震所著《宣德鼎彝谱》记载,明宣德三年,宣德皇帝收到暹罗(泰国旧称)国王进贡的数万斤精美的“风磨铜”(黄铜)。宣德皇帝认为郊坛、太庙及内廷陈设的鼎彝祭器式样鄙陋,于是下旨,敕令工部及礼部官员利用暹罗的贡铜铸造鼎彝祭器。工部及礼部官员组织中国工匠以风磨铜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锌和锡等金属,并采用我国传统的失蜡法铸造,经过6至12次烧炼,铸造出铜质特别凝重精美的铜祭器。由于宣德皇帝下旨铸造的这批铜祭器,主要功能是焚香祭拜之用,因此后人统称其为“宣德炉”。

  宣德炉是作为政治权利的象征和礼器使用,为统治者和天下民众所敬重,故而其造型多按照古代青铜器、《宣和博古图录》和各名窑瓷器造型典雅者为铸造蓝本,不是出于铸造者的臆造,这件冲耳乳足炉的造型,是以宋瓷中哥窑的双耳三足小炉为蓝本铸造。

  宣德炉在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一个原因是因为宣德炉选料考究,铸造精良,艺术造型精美绝伦,使我国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一个巅峰水平。另一个原因就是宣德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人们从“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出发,祈求神灵保佑安宁生活永驻,从而赋予宣德炉美好的寓意。

  珍品缂丝唐卡画面中的宣德炉  

  这是一件“大慈法王”缂丝唐卡,是西藏拉萨罗布林卡收藏的一幅珍品,属国家一级文物,原来一直供奉于色拉寺,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很多参观者看到这件展品不禁要问:“展示宣德炉,为什么还要展示唐卡,唐卡和宣德炉有什么关系?”如果您仔细观看这幅唐卡,就会从画面上发现在大慈法王的旁边就有一尊宣德炉,这件展品为参观者展示出历史上真实的宣德炉是什么样子。

  “大慈法王”即释迦也失,是宗喀巴的亲传弟子,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曾作为宗喀巴的代表赴内地讲经传法,是黄教在内地的第一个传播者,被永乐皇帝授予“妙绝圆通慧慈普英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的封号。宣德九年(1434年)又被皇帝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静般若弘昭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据西藏有关专家考证和《佛寺游》记载,“此幅唐卡应该是宣德九年皇帝加封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时赐予他的”。同批御赐的物品还有佛经、佛像、法器、金银等。

  在唐卡画面里,“大慈法王”像右侧的几案上,摆着一些物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只体型较大的香炉。这个香炉是圆鼎式造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三只乳足较高,足根部有如意头装饰。香炉颈下部有一周弦纹。香炉的朝冠耳较大,起自颈部。盖钮为一硕大的狮子造型,神秘生动,引人注目,盖外沿饰一周莲瓣纹。这件香炉器型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适中,制作精良。从这幅唐卡的来源和受赏时间分析,几乎可以肯定,唐卡中的香炉就是当时宣德炉的真实写照。

  内坛郊社款铜蚰龙耳圈足炉

  这是一尊明代的铜蚰龙耳圈足炉,这尊香炉炉身为圆形,接近于簋。炉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在颈部铸有双环耳,收于腹鼓处。炉身外底饰凸雕双龙纹,二龙逶迤团成一个圆。这尊香炉造型规整、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厚实的平口,古拙的双耳,加上高度和角度均恰到好处的圈足,使整个器物古意盎然又充满灵性。虽然使用的痕迹明显,香炉皮壳却毫发未损。

  这尊香炉最为特别之处在于,铸有减地阳文四字楷书:“内坛郊社。”从这些字分析,此炉应是在内郊祭祀时使用的。此外,炉底款识外围绕二龙图案,很有讲究。龙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拥有龙的化身,但是从分析清宫旧藏的宣铜器和明代的宣铜器中发现,明清两朝龙的造型不尽相同。这尊香炉炉身所雕二龙的龙纹雄劲有力,龙发从两角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张口,龙眉向上,细脖,是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的形象。其中一龙的龙尾似蛇尾,更加符合宣德时期龙的特征。而清代的龙形刻画与此粗细有别。因此,2010年1月耿宝昌先生鉴定此器为明代器物。

  铜戟耳圈足炉

  这尊铜戟耳圈足炉是清宫旧藏,为清康熙年间制作。此宣德炉为盏式,鼓腹,口略外倾,圈足内缩。腹左右各饰一戟耳,亦似抽象夔形。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康熙年制”款。

  对于这尊宣德炉的造型,收藏者可要用心记住,因为此炉具有典型的清康熙朝官方制器风格,可作清代宣铜器的断代标准。流传下来的清代宣德炉,凡盏式造型的多配戟耳或狮耳。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图式及相关资料,戟耳炉又分为渗金装饰、戟耳鎏金和无金饰三种类型,本器为康熙朝仿制的无金饰类。

  铜台几式炉

  这是一尊与众不同的宣德炉,如果不是讲解员介绍,参观者谁也不会相信它也是宣德炉。因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宣德炉都是香炉造型,要么圆腹大肚,要么为盏形,而此炉器形状却似台几案一般。这件宣德炉平口,方足,不施金彩,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一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炉附铜座,配黄绢面木匣。木匣外有受赏人的签题“世宗御赐”,表明了这件宣德炉不同凡响的“身价”。

  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台几炉是仿照宋定窑瓷器款式铸造的。而雍正器又是按《宣德彝器图谱》所载样式仿造,甚至连款识位置和书写格式都无二致。从这尊宣德炉我们可以看到此炉的器形非臆造,而是有据可查,从宋定窑至《宣德彝器图谱》再到雍正宣铜器,一脉相承。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