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绘画60年特展”今日在798艺术区百雅轩开幕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2-20]
2010年12月18日下午,著名艺术大家、艺术教育家袁运甫先生的《袁运甫绘画60年特展》在百雅轩798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袁运甫先生不同时期精品作品近百件,将袁运甫先生的长达60年的绘画艺术历程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展览全面展示了袁运甫先生在彩墨、水粉、壁画原创等纯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显示了他在所倡导和推进的“公共艺术”、“大美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三家学府轮转来”,袁运甫是新中国少有的经历过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三家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院校学习和工作的艺术家,并与现代中国美术最重要的一批艺术家如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徐悲鸿、张光宇、庞薰琹、卫天霖、张仃、吴冠中等,或为师,或为友,吸收融汇了大量的学养,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袁运甫先生的艺术成就,概括来讲是在纯绘画领域中对中、西色彩学现代性融合的贡献,他亦将这一融合的成果注入到他的水墨艺术实践中去,从而推进了中国本体艺术的发展。近年来,袁运甫的艺术成就越来越被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吴冠中先生曾撰文评价袁运甫先生的艺术境界“寰宇无限量”。陈丹青先生认为,在现代中国艺术学派中有一类别于徐悲鸿先生“为人生而艺术”和刘海粟先生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学术主张,即已工艺美院前辈自始抱持未经命名的“第三主张”。他认为“袁运甫先生集采众家,脱颖而出,论居间传承、允为中坚者,今惟运甫先生可谓荦荦大者,卓然有成”。袁先生的艺术“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彰显了时代风华和东方气度,是当之无愧的艺术主将。他所体现的一代文人的精神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信、独立、高昂的艺术气质,正被社会越来越理解和认同。
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先生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并将举行袁运甫绘画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展览持续到2011年1月18日。
开幕式上来的嘉宾和观众人数众多,规模盛大,但现场的音响效果却不令人满意,通过音箱设备传递出的主持人和嘉宾的声音嘶哑,坐在前排依然不能听清他们的发言,这成为本次展览的美中不足的一个遗憾。现场混乱嘈杂,重视场面而不重视艺术的现象,成为现在美术界内举办展览的一个通病。
2008年3月,百雅轩在798艺术区策划组织了“吴冠中走进798”的艺术特展,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如今,吴冠中先生已经去世,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最有活力的艺术中心区。 “袁运甫绘画六十年特展”在798开展,将是袁运甫与798的又一次对话。袁运甫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领军人物,在中西融合、本土重建的道路上,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活力的艺术家。这是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意图修葺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断层,把握正常社会的条件下合理叙述我们自己艺术、社会真实进程的系列记录。
26岁,袁运甫出版了《怎样画水粉画》的经典教材
袁运甫先生1959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怎样画水彩画》一书,那一年,袁运甫才26岁。此次展览展出了袁运甫在60--70年代创作的一批水粉画、水彩画作品,堪称教科书本般的的艺术文本。当代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表示过“我是看着袁运甫的《怎样画水彩画》学习水彩画的”。此次展览展出了一部分精彩的水粉画、水彩画作品,有些作品可谓第一次向观众亮相。
1972年--1974年,从“粪筐画派”到“长江万里图”创作
1970年,袁运甫与吴冠中等著名艺术家下放到河北李村劳动。劳动期间,渴望艺术创作的吴冠中、袁运甫用简陋的粪筐作为画架写生,并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绘画精品。这一被陈丹青先生所谓的“私画”,展现出中国艺术家将西洋色彩经验与中国传统艺术色彩学相融合的创作经典。1972年袁运甫奉调为北京饭店新楼创作壁画,并创作了长卷式壁画《长江万里图》,该创作经周总理、陈毅、郭沫若等亲自审定。次年,为充实创作的细节,他与吴冠中、祝大年、黄永玉用数月时间沿长江旅行写生。袁运甫在此次画展中也展出了《长江万里图》的底稿。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恢宏的气势,集写实的功力、意象的概括、长卷式的铺陈,表达了长江以及长江沿线的大好河山。吴冠中先生曾以此稿为蓝本,先后创作了多幅水墨、油画色彩变体画《长江万里图》,经近年来展览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袁运甫先生是吴冠中的战友、挚友,保持了长达60多年的友谊。吴冠中先生去世后,袁运甫先生被推举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并一直不断地推动社会对吴冠中先生艺术的全面认识,体现了他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见识。
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袁运甫开始公共艺术的实践和推进
袁运甫是新中国许多重大美术实践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其艺术成就横跨彩墨、水粉、重彩、线描、壁画、壁毯、雕塑、环境设计等纯艺术领域及公共艺术领域,是我国艺术教育、公共艺术等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大美术观”和丰厚的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活动的主将之一。1979年,袁运甫创作了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巴山蜀水》、其后在中华世纪坛、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贵宾厅等国家重要的场所,都留下了他的创作成果。1981年,袁运甫先生首开先河,在美国纽约著名的瓦里。芬德利画廊举办了具有破冰意义的艺术个展,展示了文革后中国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威尼康星大学演讲介绍中国艺术,成为中美艺术教育交流计划的促成人和先行者。2010年,国家画院成立公共艺术院,袁运甫先生被聘为院长,显示了他在中国公共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
袁运甫是当代是彩墨画大师,被尊称为“袁公荷 ”,“画荷国手”
九十年代初至今,袁先生的水墨作品更以淋漓的笔墨,自我的情思,挥洒着中国水墨的新天地。他以彩、墨天然的交融,主观与客观世界真情的对话,展示了不同于一般文人画情怀的、拥有宏大内涵的作品,如《夏阴溢翠》、《秋》、《梯田山色》《蝴蝶花》等,推进了中国水墨艺术的变革之路,是中国当代的彩墨画大师。
近年来,袁运甫先生创作了一批独具风貌的彩荷系列作品,并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先生被尊称为“袁公荷”和“画荷国手”,堪与中国古代许多画荷的大师比肩。袁先生的荷花是君子之花,更是时代风华的写照。画荷的背后,实是画家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而观袁公之荷,雍容大度,气象万千。天光云影之间,荷塘已成为绘者的精神圣场,观者的艺教之场。心性和诗意交融,绘画性与装饰性互动,意境高雅,沁人耳目,净人心灵。袁运甫的彩荷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独特面貌,正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收藏家所珍爱。
著名艺术家陈丹青认为:“袁运甫先生的绘画观是多极的、综合的、功能的、时代的--他所胜擅的画工,在纸本、油彩、壁画及各种新旧媒材间往来无碍,既多且杂,而能专精;他所追慕的美学,兼取敦煌、南欧与墨西哥古今壁画的恢宏博大,及上世纪欧陆早期现代主义绘画的简明严整;他组构作品的图式,以中国古典雅文化俗文化符号与现代西方设计学相交错;而他所秉承的宗旨,要言之,是为寻求当今时代为大众、为国家的新艺术,其情感立场,根植于民族自尊,其眼界胸襟,看向世界与现代:这原是几代本土艺术家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契合的大理想,而在数十年曲折反复的文化情境中,时或受挫,时或推展,时不免流于口号与空想。可喜者,袁运甫先生精力弥漫、身体力行,天性达观、现世、积极,正是一位雄心勃勃,在“现实”与“实现”之间不倦周旋而能始终高悬理想的人。”
袁运甫: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4年8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在该院任教,直至合并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何香凝美术馆、南通中心美术馆、清华大学学院美术馆、江苏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以及纽约、洛杉矶、西雅图、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举办展览。袁先生在创作之余还撰写了大量文章,曾出版《悟艺集》、《装饰绘画散论》、《有容乃大》、《袁运甫》等文集,主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40年来的《艺术设计》、《中国当代装饰艺术》、《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部分卷目)等重要学术著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