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名人抄本受热捧 鲁迅等人手抄本曾亮相拍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2-09
  现在的人很少有认真抄书的经历,但是,抄书对古代文人来说,可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流传到现在的名人抄本,成了众多藏家追逐的“宝贝”。

  唐代花鸟菱花镜

  铜镜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历代制作精美的铜镜则成了收藏界的宠儿。这枚花鸟菱花镜直径10厘米,镜子周围是八瓣的菱花形,花瓣中有折枝花的图案,镜子背面中间有圆形的钮,整个镜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镜钮周围有两鸟两禽,鸟儿呈展翅飞翔状,而禽却静立不动,鸟禽之间有折枝花的图案。铜镜花纹清晰可辨,柔美自然,表面有铜绿和锈斑,但还是保留了少量俗称“水银沁”的银白色。

  这枚铜镜是这位藏友上世纪80年代,从废品回收站淘回来的。那时他特别喜欢搜集铜钱,在废品回收站的废铜堆里,他经常能淘到整串的铜钱,那天他去淘铜钱的时候见到了两枚铜镜,其中一枚就是这个菱花镜,买回来不过花了几元钱。

  专家点评:

  李国灿(河南商报鉴宝专家、河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

  这是一枚唐代的花鸟菱花镜,在唐代,制镜工艺进入鼎盛时期。

  这枚菱花镜属于唐代比较花哨的镜子,多为闺中女子所用,多是随身小物件,这枚铜镜在唐镜中只能算普通收藏品,再加上碎成两半,价值也要打折。古代铜镜的收藏价值,按年代分,战国、汉代、唐代铜镜的价值最高,宋、金、元时期的铜镜次之,明清时期的铜镜价值就相对比较低了。按大小来说,直径20厘米以上的大铜镜,或是5厘米以下的小铜镜都比较珍贵。

储欣抄书

  说起抄书,很多人都会想起学生时代抄的课文,工作之后抄的公文,而不是古代文人那种为了修身养性和培养学习乐趣的抄书。藏友王先生上周带来了一本明末清初文人储欣的抄本,这件抄本不厚,只比孩子们用的作业本略厚,用线装订,封皮不过两页薄薄的宣纸,全书用小楷抄写,字体工整,而且几乎没有错字或改动的痕迹,内容多为司马迁《史记》中的列传篇目。

  河南商报鉴宝专家安顺说,从字体的变化看,应该不是一天抄成的,而是每天写上数页。除了小楷抄书,在书的留白之处,还有作者对抄写内容的点评,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的红色小圆圈,这些小圆圈部分承担着“句读”的作用,也就是现在的标点符号,而另外一些是抄书人在强调一些字句。“想必他不仅认真地抄了这些内容,闲暇时候还反复阅读,将自己的感悟都写在抄本上。”藏友王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抄本,平常拿在手中反复把玩。

  专家点评:

  安顺(河南商报鉴宝专家、河南省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抄本上留下的文字看,这是储欣在河北旅游时抄写的。储欣,字同人,生于明崇祯四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五年,自幼好学,精通经史,早年与两个弟弟苦读,也曾与朋友相互切磋学问,一直无意仕途。

  直到60岁时,被推荐做官,一试礼部不遇,他就开始闭门著书,他著有《春秋指掌》30卷、《在陆草堂集》六卷,选编《唐宋十家文全集录》51卷。为人非常洒脱,他的抄本最后一页写的“寄身环海谁非客,随处机缘即是天”、“居心顺理行将去,遇事随天分付来”两句,都透出他的这种心绪。

  古人抄书,有些是因为家贫买不起书;有些是迫于生计,抄书为生;不少学者抄书,则是因为他们认为抄书是学习的好途径,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人的抄本,已成为现今众多藏家追求的“宝贝”,鲁迅、周作人等名人的手抄本都曾亮相拍卖会,起拍价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