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专家建议:拍卖公司应联合禁拍圆明园文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2-07
  圆明园文物《四春图册页》千万元拍出,专家提议:

  拍卖公司应联合禁拍圆明园文物

  昨日,2010北京拍卖季论坛、芷兰雅集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分别开幕,“要市场更要规矩”成为两场论坛的焦点话题。有专家直言,对于圆明园流散物等政府有权追索的文物,各拍卖公司应联合起来禁止上拍。

  尽管今年10月,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当晚,圆明园就曾向全球发出倡议书,呼吁全球热爱和平人士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不少名人、学者纷纷表示支持,但见效寥寥。


  近期,圆明园文物屡上拍场。12月初,一场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就有3件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落槌,总价约合1.94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成交价超过1亿人民币,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上周六,保利秋拍现场两件圆明园文物先后上拍,其中一件《幽壑听泉图轴》因为拍价低于底价而流拍。另一件《四春图册页》最终以1050万元人民币成交。但据了解,这两件文物是经过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允许上拍的。

  “这些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人民日报收藏版主编邵建武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67万件中国文物流散海外,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散落民间,这意味着这些文物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要市场的同时还一定得要规矩。

  其实不仅是圆明园文物,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拍卖行业的总成交额有望突破5000亿元,今后将面临“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任务。对此,著名收藏家王定乾建议,应尽快为近现代艺术品建立完善的“户籍”。

  “今后的拍场当代艺术品将唱主角,为了体现它们的价值,作者应该为它们建立完善的档案,包括一个作品分类全集和传承出处的过程。”王定乾解释说,“它就像户籍档案一样,是拍卖市场‘治安’的保障,这部分弄清楚了,就没有真假问题了。” (记者刘冕)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