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时代的议题——新中国漫画回眸(1949-2010)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2-03



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1980年) 方成

《新中国漫画回眸》展近日在上海香山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回顾了新中国漫画61年所走过的历程,也是回顾新中国61年成长、发展的侧影。作为70年代生人,我对漫画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日本漫画家北条司、手冢治虫、clamp之流的作品,也会喜欢舒尔茨笔下的花生漫画,偶尔,还会翻翻台湾朱德庸的四格画。我想,今天迷恋cosplay(漫画角色扮演)的年轻人大多若此,漫画,不过是躲避沉重肉身的另一个世界。

谁还关心当今报刊杂志上的讽刺漫画呢?虽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都是现代漫画诞生的初衷。作为另一种“政治话语”,漫画用来揭示一些文字无法揭露的情感,表达一些照片无法传达的心照不宣,反战、反贫富分化、反贪污腐败、反一切不公不良……最可笑的方式,只是为了讲述最不可笑的事。

即便在我们这里,虽然没有典型意义上的政治漫画,但回望60年漫画史,那些至今触动人心的作品,都有“匕首投枪、贞心劲节”的命运关怀,不仅印证当时,更可以超越时代,过几十年后一看,居然依旧心领神会。在丰子恺、张乐平、华君武、张仃等先生身上,那真正一脉相承的,不是审美,而是风骨,或者说,是对现实的敏感与焦虑,以及一颗共同的赤子之心。

美国漫画家赫布洛克死后,讣告中写道:“他启发并帮助定义了这个时代的议题。 ”

可以自豪的是,我们也曾拥有过能配得上这句话的作品和漫画家。

但我们这个时代的议题是什么?今天叫着“卡哇伊”的新人类大概无法理解,真正的漫画,是无法cosplay的。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