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庐藏中国古董首饰集中亮相匡时五周年秋拍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0-25]
将于12月初在北京举行的匡时成立五周年秋季拍卖会精品云集,佳作不断。除书画、油雕、瓷玉、文玩、古琴外,匡时还为藏家特别准备了一个别出新意的专场——“钿黛前朝——云庐藏中国古董首饰”专场。
在复古风盛行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收藏、研究中国古董首饰,其中不乏海内外的资深藏家,另外艺术家和收藏爱好者也不乏其人,与此同时,更有许多受“怀旧”风尚影响的海内外有志之士。匡时推出的这个专场,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
古董首饰的收藏者云庐主人祖籍江南,移居海外多年,温文尔雅,谈吐不俗。其收藏雏形源于祖辈,出于对中国传统造型文化的浓厚兴趣,广为搜集,凭藉逸然脱俗的眼光和若干可遇不可求的机遇,遂成蔚为大观。
本次专场,首饰年代跨度从宋辽到民国,共计200余件,多为银质,有手镯、戒指、耳环、挂饰、头簪、等等,品种丰富,花式繁多,俨然一个古代饰物的专题展览。这些首饰立意高古,小巧别致,工艺精美,令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说它小,一是因为拍品体量小,不以气势而以精致取胜;二是因为它价格便宜,不以富贵而以格调示人。整个专场给人印象是清新,亲切,别有风韵,若邻家女孩,似桌角水仙,不眩人目,而沁人心脾。
这些精美绝伦的古董首饰不仅具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而且实用性很强。手镯、戒指、发饰、耳饰、项饰、佩饰等物,径可直接佩戴,美丽时尚——好的设计永远没有“过时”一说。其中以明清的银饰为主,有镶嵌宝石、玛瑙、珊瑚、绿松石等,用以点睛。在工艺上采用烧蓝、熔炼、浇铸、錾刻、掐丝、抽丝、炸珠、模压、鎏金等技术,装饰纹样生动活泼,无拘无束,对生活中、自然中的事象物态或取其谐音,或取其比喻,或取其象征,形成了庞大而丰富多彩的吉祥符号体系。
本专场中的清早期银烧蓝瓜棱形手串一对,造型为奇巧的瓜棱形,分上下两个半圆对焊而成,中空,两头打孔,穿线成串,其做工精细规整,若非高手,实难成就。一对清代银烧蓝荷叶青蛙纹戒指,青蛙造型极为生动,直欲跃然而出;另一对银烧蓝耳环,温润的色泽宛若蓝宝石,晶莹剔透。银烧蓝即银胎珐琅,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色调绚丽明快,极为雅致。银錾孔雀纹烧蓝锁、银烧蓝衣扣等物,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银烧蓝工艺的鬼斧神工。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以玉做簪,古已有之。本场一件镂空雕花白玉簪,簪头部分采用透雕镂空工艺,簪身则素玉无痕,静动结合,将纤巧藏于朴素之中。另一件头饰银鎏金步摇,钗头为拈花玉手,以薄若纸的鎏金花瓣状银片和铃铛为坠饰,坠饰如此纤细,想象把它插于云鬓之间而行时,当然是“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的画面。
手镯和戒指是最为常见的饰物。本场一对银开口手镯,佩戴处装有合页绞钮,可随意开合。卡口两端以银链相连,构思巧妙。另一对明代银鎏金高浮雕手镯,银鎏金材质,端口有对称的“鸾、凤、和、鸣”字纹样,手镯表面高浮雕“喜鹊登梅”图案,纹饰层次分明,繁复华丽,形意俱佳、工料皆精。两对海藤手镯在北方颇为少见,制作材料为黑珊瑚,俗称海铁树,亦有海柳之称,手感温润,是极有韵致的设计。
作为爱情信物的戒指,最得年轻人的青睐。《诗经》中的所谓“贻我彤管”,就是戒指的雏形。本专场中清代银鎏金人物纹九连环戒指构思之巧,直不似人力,鎏金宛然若新,品相极为完好。银镶绿松石戒指一对,绿松石色泽可爱,包浆细腻,天然形成的裂纹更显自然之态。另一枚银镶白玉转心戒指更是天成,白玉环嵌于戒面之上,可随意转动,工艺之高超不可想象。
其他诸如清代银錾花流苏长命锁、清代银珊瑚灵芝纹噶乌、青玉雕蝉形纽扣一副、清代紫檀木雕莲蓬挂件等物,均清新可喜。
这些古董首饰原本都是代代相传的,寄托了思古缅怀的幽情,见证了无数婉转美好的故事。时至今日,这批巧夺天工的饰物从流失遗忘到被重新发现收集,依然光彩焕发,精美如初。适逢匡时五周年秋拍,此次专场是匡时全力准备特色专场,相信定会为大家带来独特而有创意的时尚品味和收藏资源。(史介语)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