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年 今发布流散文物全球倡议书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0-18



(蒲波) “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在1862年发表的《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中这样写到。

  在150年后的今天,一座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半身雕像赫然竖立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上。今晚,一场主题晚会将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举行。据央视报道,晚会上,圆明园学会将发布一份针对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全球倡议书。

   圆明园应成为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

  9月27日起,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系列活动引起多方关注。纪念活动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展览、中外文化交流、主题晚会等4部分,一共15个项目,持续到10月31日,属于民间交流,未邀英法政要。

  在30年前,198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劫120周年纪念会上,焦点是“保护、整修、利用圆明园遗址”。宋庆龄、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建筑、园林、文物、历史、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界知名人士及各界群众共1583人,在《保护、整修、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上签名。

  2010年,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和平、合作、和谐”成为主题。据报道,中国圆明园学会等8家一级学术团体组成的筹委会提出了新的倡议——“将圆明园遗址建成人类文明和谐纪念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未来再次指明了方向。

  “150年前这一场劫难,体现了一种文明冲突带来了一种对人类遗产的灾难,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牢记历史是更高层面的理性的反思。文明的差异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存在,这种文明的冲突怎么去解决?应该去理解、对话、合作,应该谋求更高层面的和平。”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

  记住耻辱,圆明园亡灵涅槃出新的生命

  1860年10月18至19日,是圆明园被大火焚毁的日子。一位军官这样描述当时浓烟蔽日的情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在这两天里,营地和圆明园之间,日光被天空的浓云所笼罩,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

  “火烧圆明园的只有英国联军。而且圆明园被毁不是只一次火烧圆明园造成的,这件事是‘首恶’,也可以说开启了圆明园遭到破坏的大门。”《文史参考》总编辑王翔宇谈到一些关于圆明园的误会。

  对于这场大火,中国人“不能忘记”,在正觉寺山门广场上落成的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石正面,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下这四个大字,红色的字迹遒劲有力。

  9月29日,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活动主题曲《不能忘却的纪念》的MV在遗迹大水法前正式封镜。导演宁浩说:“如果圆明园罹难时是在触底,现在就应该是已经在反弹向上了。”作曲小虫谈到旋律创作时说:“音乐开始前奏的小号吹奏,表达了人们的受伤心情,告诉我们自己岁月是可以被爱所唤醒的。”

  是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啊,失去了多少无价的稀世珍宝,却从没有失去坚定的自信、坚韧的精神。”诗人丘树宏献给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大型青年诗会的诗歌《不朽的圆明园》中写到:“艰苦卓绝的华夏子孙啊,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圆明园,都有一座不朽的圆明园。”

  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感慨到,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须知,但她(圆明园)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

圆明园的记忆:寻找流散文物计划搁浅

  圆明园的记忆以多种形式留存:画家张宝成绘制的巨幅圆明园盛时全景图让游客驻足赞叹,清代样式雷建筑图展览呈现圆明园建筑的精致复杂,《圆明园百景图志》集录圆明园近百个景观且详考疏证……但其中,最重要的两部分记忆就是圆明园遗址和流散文物。

  10月8日,圆明园在遭英法联军火烧时唯一幸存保留至今的古建筑、清代皇室御用佛寺——正觉寺修缮复建主体工程正式竣工。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中,圆明园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全国最大的遗址公园。

  复建一个建筑实体的圆明园,是不可能的,运作数字技术“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在学者的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

  今年9月中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次发布一项名为“再现圆明园”(Re-Relic)项目的最新成果——圆明园22景的3D复原效果图,公众可在相关网站上观赏发布景区的图像与3D视频,实现网上虚拟游园。

  和遗址的“数字复原”相比,圆明园的文物修复和流散文物的寻找显得更为艰难。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圆明园首次集中展示了流散在北京地区的回归石刻文物,也让持续半年之久修复的百余件圆明园瓷器全国巡展。

  “修复的总体来讲价值都不是太高了,因为太好的东西被人家抢走了。大多数都是一些简陋的,有的是一些产品拼接起来的,处于中等的一个水平。但是不管怎么样,是那个时代的东西,从历史来讲也是非常珍贵的,”中国文保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谈到圆明园修复的这批文物时说。

  圆明园珍宝绝大部分流散海外是毋庸置疑的。有150万件?“其实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称。去年10月18日启动的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摸底调查也在第一站美国之行回来后搁浅。

  据报道,圆明园学术委员会一相关专家透露,计划过早中断,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外寻宝动静太大,已造成一些海外博物馆不理解,甚至对寻宝小组戒备森严,“比如在研究人员到达之前,人家就已经准备好了律师函等法律文案,随时准备对抗”。

  对于备受注目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的下落,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日前接受访谈时讲到:“兽首现在回归已经是五个,知道下落还有两个,就是去年拍卖会上的,另外五个确实不知道下落。也有一些消息,但是消息没有被证实。”

  谁在“忽略”曾受劫难的圆明园?

  《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作者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近日应邀来到中国,他赞成中国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称“这是一场富有勇气的纪念活动”。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增强“记忆责任”。 他还曾不止一次呼吁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无条件归还中国,甚至致信法国总统。

  据布立赛介绍,多数法国读者对这段历史不再回避。“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特别是当年参与圆明园事件人的后代的来信,他们的祖先有的是军官,有的是翻译或者是普通士兵。看到我的书之后,便把他们祖辈原先的一些日记和收藏拿给我看,他们对祖辈们在中国所干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羞愧。”布立赛说。

  可是,国内媒体也注意到,英法媒体对于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系列活动的报道或者“简单提及”,或者“忽略”。英国《独立报》上提到圆明园的文章是讲圆明园将修复文物搬到网上吸引更多游客;欧洲电视1台和法国电视5台简单提及纪念活动,但对圆明园被焚,则只提到“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斗中被焚毁”。

  台湾知名收藏家王度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圆明园浩劫是漫长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半个世纪的文物收藏积累,王度对于流散文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说:“虽然很痛心,但现在我并不反对我们的文物摆在人家的博物馆里。”

  王度认为,无论文物在哪里展示,它们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收回来,“希望以后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不再有战争爆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