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浙省博专家:民间收藏完整修内司官窑几乎不可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10-13



“民间收藏的南宋修内司官窑只可能是瓷片标本,传世或出土且完整的藏品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是标本,其出土量也十分稀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浙江省博物馆专家蔡乃武

  9月17日,本报晒宝栏目《这些真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藏品吗》一文,介绍了民间收藏者陈永生夫妇的藏品,稿件见报后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留存民间到底有没有完整的南宋修内司官窑?连日来,晒宝栏目很多粉丝给掌柜打来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修内司官窑历史。

  昨天,掌柜特意咨询了省博物馆的瓷器资深研究专家蔡乃武老师。考古专业毕业的蔡老师,研究修内司官窑到今已近20年,在杭城瓷器研究界颇有声望。

  据蔡老师研究,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人叶寘所著的《坦斋笔衡》一书。书中有云:“本朝(北宋)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政和间,京师(开封)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南宋迁都临安),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瓷,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引用这段话,是因为蔡老师认为,《坦斋笔衡》成书年代在宁宗嘉定五年(1212)前后,叶眞为当朝人记录当朝事,记述自当可信。

  而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宋代官窑有三处,除了北宋官窑存于开封外,南宋官窑分为存于修内司和郊坛下。蔡老师认为,郊坛下官窑发现时间要先于修内司官窑。1996年,趁着山洪暴发,一些瓷片经冲刷后浮现出来,在杭州卷烟厂附近的老虎洞小窖藏被民间人士发现,后来,市有关部门主持了抢救性挖掘工作,出土了不少宋代的瓷器碎片,经专家考证为南宋修内司官窑。

  “从‘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这16字中可以看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工艺精美程度远远高于之后的郊坛下官窑。”该专家说,“修内司官窑留存于世的多为瓷器碎片标本。”因为南宋是一个政局不稳的朝代,北面受元压制,所制作的修内司官窑全部为皇宫所用,皇帝驾崩后,作为随葬品埋于皇家陵园,元朝统一中国后,位于绍兴的宋代六陵,被元代胡僧杨琏真迦盗毁。

  前几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所拍的日本人收藏的一件破损的南宋官窑粉青长颈瓶,外底刻有“玉津园”,拍出了几千万元的天价。南宋官窑由于存世量少,引起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出土了修内司官窑残片后,一些人利欲熏心,模仿修内司官窑制作了一些赝品,引发很多人上当。最后,蔡老师还介绍说,目前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在举办南宋官窑藏品展,展览展出了各地收藏的南宋官窑瓷器,其中也有一部分为南宋修内司官窑,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去看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