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假文物也应有真意义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8-31
27日广州日报载:《铜壶滴漏成了吐水龙头》,配图是4个铜壶一级一级往下淙淙注水,这哪是“铜壶滴漏”啊!相关部门回应,立于北京路步行街那套“铜壶滴漏”只是“表达意境”,“希望群众能够理解。”

  老实说,我就不能理解。用铜壶滴漏计时,反映出古人的聪明才智。现存的一套元代由广州冶铸工人铸造的铜壶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历史上,广州拱北门曾设有一套“铜壶滴漏”,现在有关部门把古代的“铜壶滴漏”克隆出来,置放于还原古代马路的北京路段,这本来是件好事,一是可以对观众进行文化历史教育,二是让人们认识广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可现在“铜壶滴漏”成了“铜壶注水”,能有什么教育意义呢?难怪有小朋友看后提出疑问:“这怎么计时啊?”

  环顾国内外,各种古文物克隆展品很多,文物原件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一一公之于众;但是许多展出的克隆文物无论外形、质感以至性能,都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参观者通过介绍,明知是克隆品,但都会将其当成真品一样去领略,从而获取知识。按理说,“铜壶滴漏”并无太大的科技含量,古人都可以把它造出来,现在又有实物可参照,我们既然花了钱,为什么不造一套和实物一样的“铜壶滴漏”供群众参观以领略古代文化呢?

  “铜壶滴漏”成了“吐水龙头”,颇令人扫兴。现在将后者改回为前者还来得及,估计工程也不会太大,望有关部门从善如流速速改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