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艺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7-10]
2010年7月8日至9日,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欧艺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中方有来自各美术学院、研究院、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画廊及艺术媒体等机构的专家及收藏家15-18名,欧方有来自希腊、法国、意大利、英国及卢森堡的专家10名,共同参与两天的讨论,此外还邀请了在京各高校的25-30名研究生参与论坛的互动。
这是双方对中国与欧洲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次历史性回顾,也是对当下的艺术创作语言及艺术家的生存境遇进行的一次精神层面的对话。论坛改变了传统的主题发言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和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汇集思想成果,艺术家的作品将用图像和文献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该论坛将两年一次在中国和欧洲轮流举办,以此为双方艺术界提供相互了解和合作的长效平台。
论坛组委会注重参会人员的差异性,只有因其客观的文化差异性并有着共同的愿望才有可能产生交流和对话的动机,这里包括年龄差异、语言差异、地域差异、职业差异、知识差异甚至诉求差异等背景,在面对影响我们生存经验和现象认知的诸多困惑时,每位与会者都有平等的话语权。
此届中欧艺术论坛的组成人员是(拼音排序):
中方:包林、杜大恺、杭间、黄晓华、李睦、罗小华、马可鲁、尚平君、王端廷、余丁、袁佐、朱其。
欧方:Anthony Stones(英国) Dimosthenis Agrafiotis(希腊) Francois Bossiere(法国)Jennifer Bailey(英国)Laurence Aegerter(法国)、Maria Tsantsanoglou(希腊)Martina Steckholzer(意大利)、Rose Jiang(卢森堡)、James Goodwin(英国)、Stephanie Bailey(英国)。
论坛特邀三家合作伙伴单位,它们是:北京中间艺术馆、紫禁城皇家会所、《艺术中国》网站。
本艺术论坛是在中欧社会论坛的倡导下于两年前开始酝酿。在筹备过程中,中欧双方的主要组织者在互联网上展开了长期持续的对话交流,讨论的问题由论坛成员从自身角度提出,经归纳形成以下三条讨论主线:二十世纪以来中欧艺术发展与交流的回顾、中欧当代艺术思潮与艺术创作语言的梳理、中欧艺术品市场与投资的现状和未来探讨。
中欧艺术论坛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并于 7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皇家会所举行论坛汇报晚会,于7月12日至14日在香港召开的中欧社会论坛上进行交流。本论坛将提交两个成果:1、 中欧艺术面对的共同核心问题,最可相互借鉴的经验;2、展望及合作方案。
论坛将就此成果出版中英文丛书。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