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观点

旅琼艺术家王昌楷:吴冠中“要艺术,不要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7-06
6月25日,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旅琼艺术家、油画家王昌楷悲痛万分。作为当年北京艺术学院吴冠中油画室的学生,王昌楷感念老师授业解惑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吴先生手中放风筝的线不会断,民族画,现代画的‘彩凤’,会在全球翱翔。”


  1960年,王昌楷升入北京艺术学院本科,受教于吴冠中工作室专习油画。吴冠中独特的艺术思想,对王昌楷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书时,画室有11位同学,我当时年纪还小,对老师讲的一些课不能完全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然而,吴先生对学生艺术道路,艺术思维的培养,是老师留给我们的艺术舍利子,令我终生受益。”王昌楷深受吴冠中艺术精神的影响,老师教会他,搞艺术要先学会做人,艺术讲究真诚,一定不能掺假。只有真才是善,有了善才会产生美。

  1950年,吴冠中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北师大等校任教,随后参与筹建北京艺术学院,继而在该校任教。王昌楷看来,吴冠中在北京艺术学院工作的8年,是老师实施报负,理想,较为顺意的一段时光。

  当时的吴冠中工作室,在学校保持着鲜明的风格。吴冠中在课堂上讲欧洲现代美术理论,讲他对中西美术的理解。王昌楷回忆,“当时吴老师讲课,画室的门是要关上的。在我们上学的那个时代,是政治挂帅的年代,吴老师讲西方的美术理论,这在当时是冒一定政治风险的。”

  经师易寻,人师难求。对于吴冠中的为师之道,王昌楷深有感触,“吴老师内心的责任感非常强,当时学校教授级的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多是在摆模特时,讲一下教学目的,对学生的要求等,一般隔一两天来一次,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画。然而,吴先生却每天都到画室指导学生,还时常带来一些欧洲的画册,夹在衣服里,偷偷给学生看,增强长大家的见识。”

  吴冠中不仅学问做得认真,还非常勤奋。王昌楷告诉记者,“得知吴先生去世的消息时,我当时整个脑子就懵了,第一感觉,吴先生太累了,几十年,谁劝也劝不通,他总是紧张忙碌。吴老师是一位要艺术,不要命的艺术家。他第一次到海南,是在1960年的暑期自费来的,利用假期不休息来写生。写生结束,吴老师从广州坐火车回北京,一路上车厢内拥挤不堪,他却让画‘坐着’,自己连续3天3夜,站回了北京。”

  天地彩色笔底浓,身家性命画图中。王昌楷回忆:“老师是将生命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事业中。出去画画,如果条件不好,他能半个月顿顿吃方便面充饥。真正画起画来,不吃不喝,全神投入,无比虔诚。”

  斯人已逝,雷声已远。再也无法与恩师相见,王昌楷无比悲痛:“吴先生一生为艺术而奋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富。他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挑战,毕生致力于推进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