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大赛

10名海内外人士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6-16
无锡6月13日电(记者 洪晓红 孙权)记者13日从江苏无锡举行的第三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典礼暨事迹报告会上了解到,共有10名海内外人士获年度杰出人物奖,其中美籍华人与外籍友人占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华文化遗产保护大军中一股特殊的“国际力量”。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获奖的国际友人均在中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力量不可低估。

  在今天的事迹报告会上,获奖代表分别就个人的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作了主题发言。

  日本籍僧人小岛康誉自1982年起,共投入个人资产约3千万元人民币,先后120多次长期在偏远的中国新疆地区参加各类文物保护活动,捐建中日友好希望学校,积极支持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保护修复事业及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考察工作,为保护新疆古代文化遗产,促进新疆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好作出了宝贵贡献。

  68岁的小岛康誉在会上感谢授予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的殊荣,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为新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奉献今生。他同时呼吁中国应培养专业遗产保护人才,设立更多的文物保护奖励基金。

  美籍华人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去年义无反顾地向中国捐赠了9件上世纪90年代非法流失海外的国宝级秦公晋侯青铜器,为使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天荣膺第三届文保年度杰出人物,也成为爱国华人的典型代表。

  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科技考古部主任苏珊娜·格莱夫博士,自1999年以来曾先后10余次到中国陕西开展中德合作项目的组织研究工作,在中国文保业界首次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保护平台,被誉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的奇葩。她主持领导了唐代法门寺出土纺织品和汉茂陵丛葬坑出土文物的修复保护与研究、秦始皇陵K0007水禽坑的修复及工艺研究等工作,积极宣传中德合作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认为,中华文化遗产保护门类丰富多样,需要全社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关注,希望获奖代表尤其是国际友人在一线的文保事迹能感动更多的人,使更多的民间力量成为“文保卫士”。(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