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出水自打捞以来最大体量青花瓷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6-11]
汕头6月10日电 (李怡青 陈妍)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10日上午,中新社记者登上“南澳Ⅰ号”打捞船“南天顺”号,对打捞情况进行探访。在当天对2号舱的打捞中,出水了自打捞工作开展以来最大体量的青花瓷器,其高度达30厘米,宽度25厘米。
据打捞队崔勇队长介绍,在之前的打捞中,出水的都是瓷器碎片,此次是首次出水完整的瓷罐。
10日上午,粤东南澳“三点金”海域风雨交加,但打捞工作仍按原计划进行。“南澳Ⅰ号”自今年4月份开始打捞至今,共出水文物4000余件,其中大量为福建漳州产陶瓷,部分为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还有少量的铁器、铜器等。
考古队员在出水的一个陶罐里还发现淤泥夹杂着一些颗粒状的物品,根据以往的经验,考古人员怀疑是有机质物品,将经过科学化验后进行确认。据悉,在之前的打捞中,就曾发现过植物果核以及“种子类”有机物。
当天还出水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钵,与之前出水的青花钵有点不一样。该青花钵上书“林宅”二字清晰可见,考古人员猜测这或许是制作者的标记,也可能是定制的瓷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崔勇队长表示,船体的价值胜过于船上所有文物的价值,清理发掘完文物后,古船船体最终是要打捞出水,并要进行复原。崔勇说,现在对掏空的船舱做支撑,就是为了保护船体,为今后打捞古船做准备。
针对打捞时间问题,崔队长表示,南澳今年的天气比较异常,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也就没有进入台风季节,这对打捞工作比较有利。打捞队的打捞工作将于今年7月份暂时结束,但崔队长强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的整体工作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明年还要继续。7月初文物基本清理出水后,在季风到来前考古队员或将离开。届时,文物保护成为关键问题,汕头南澳边防大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朱志雄所长表示,边防派出所将对这片海域继续进行全天候监控。(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