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病”了 将再次补皮疗伤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5-13
乐山5月12日电 (刘忠俊)记者从四川省乐山大佛管委会获悉,乐山大佛身体出现渗水现象,大佛头上的部分螺旋状图案因日晒雨淋已经模糊,手脚皮肤部分出现脱落,部分地方石缝长出了杂草。此外,左侧岩体也出现一条裂缝,急需对岩体进行加固。


  据介绍,乐山大佛已经有过6次修缮记录,最近一次是在2001年4月。此后,大佛虽然经过了数次小规模的“清扫”,身体上半部分发花的现象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管委会已做好修缮前期的准备工作,今年年内将再次对大佛进行全身扫描体检,确定和制定维修方案,并报上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后实施。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始建于1280多年前的乐山大佛,堪称世界上最高的古代石刻佛像,通高71米,临江端坐,雍容大度,显示了古人高超的雕刻艺术,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四川省内具有修缮资质的仅有四川省考古院,大佛管委会将在全国范围内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维修资金大约需要640万元人民币,景区已接到首笔社会捐赠款60万元。

  乐山大佛历经整容情况。1899年后民间几次小整修:早在1899年,一位德国人用玻璃相机拍下了历经沧桑的乐山大佛,从照片上看,当时的大佛面部杂草丛生,伤痕累累,几乎无法辨认其真正的面容。虽然在这期间有过几次小修,但都是民间行为,效果并不明显。

  1961年,抢救大佛动了真格。中国陆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美容后的大佛容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2001年史上最大一次整容直到当年3月,耗资近百万元人民币进行最大规模的一次美容后,大佛才一改当年发髻脱落、鼻梁发黑的苍老神态,再现年轻时的青春风采。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