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锐

"澄怀观道 静照忘求"艺术家王秋人从出走到回归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4-16



纵观王秋人的绘画艺术历程,使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位善于思考、不断在探索的艺术家,他不满足于把描绘外在的具体事物和重复别人作为阐释思想的途径。他的绘画风格很多样,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现在他把创作重心重新转向传统,他在思索、寻觅传统文化思想在艺术中与当代现实生活是否有某种结合点。这是一个艺术家对世界、对人生存现状的思考,并将这些思索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中。

  商报:圆明园画家村对您的艺术影响很大,当时您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画家村的?

  王秋人:可以说非常的偶然。那时我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读书,我的一个朋友到北京玩,去过画家村,说那边的气氛很好。因为当时自己也画画嘛,那年的5月份我到北京写生,特意到画家村看了一下。当时的画家已经很多,绘画的氛围已经很不错了,我就住了下来,后来又到了宋庄,一直待到现在。

商报:到北京后,您跟几个朋友举办了首个展览,叫“九十年代现代艺术大展”,当时怎么想到举办这个展览的?

  王秋人:当时北大学生会邀请我们搞一个展览。那个时期我跟我的几个画家朋友创作了一批现代水墨作品,跟传统的东西相比,那些作品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并且加入了青年画家对艺术、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就是以那部分作品做的展览,当时那个展览影响还是很大的。

  商报:您大量的创作都是以系列的方式出现,像《窑变》、《十字》、《风水》等作品,这是什么原因?

  王秋人:可能是我的一种习惯吧。我习惯把某一时期所读的书、要思考的问题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相当于我的艺术笔记。这些作品的成型,有时候可能就是我头脑中的一个想法。

  商报:有些人认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冲突,您是怎么认为的?

  王秋人: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冲突。这里存在着传统与当代两个艺术领域的误解问题,现在我们缺少的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从我自己来说,我搞了十几年的当代艺术,因为有那么多年的当代艺术的创作体验,现在回过头来搞传统艺术,使我发现了好多的创作灵感,对传统绘画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再者,现在好多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也在不断地把传统文化添加到自己的创作中。很多东西,你不去实践它,就可能不会有这个认识。

  商报:您的有些山水作品与传统山水在表现上区别很大,这是什么原因?

  王秋人:也不能说区别很大。我现在也是重新在研究传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历程是很长的,并不是一提到中国画就是水墨,像敦煌的壁画、隋唐的青绿山水在中国的绘画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现在对国画的认识停留在明清范畴的比较多,我觉得,这样对国画的理解相对来说是比较片面的。从“五四”以后,绘画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再按以前的那种理念来思考问题的话,那与时代的发展是不对应的。古代人对绘画的理解与现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好多观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做出一些改变。作为我来说,我一直在尝试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我现在在这条路上走,在探索,至于能走到哪一步,还不能确定。但我确信的是,中国画的未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商报:线是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但争议也很大,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秋人:现在国画界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线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理念,单独地、片面地把线的好坏作为评判一幅画的标准。我想,绘画是一个造型艺术,它最终要传达给人的是一种精神意义,线是绘画的一个技术手段,它不是国画的本质所在。

  商报:有些人称您为具有当代意识的后传统画家,您如何理解这一称谓?

  王秋人:我有一段关于董其昌“南北宗”的艺术笔记,我说过没有所谓的“南北宗”,它只是一个标签。对于这个称谓,我也这样认为。我想只有好的艺术品和差的艺术品的区分,至于像这样的标签,那是理论家和评论家所做的事情,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商报:艺术与市场现在已不可分割,您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市场,您如何看?

  王秋人:市场不是我搞艺术的初衷,在我看来,市场只是艺术的一个附带产品,我会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相对于市场,我更关心的是画面的艺术价值。

报:您是从传统绘画入手,后来投身到当代艺术,现在又回到传统,您如何看待这一回归?

  王秋人:可能是个过程吧。我是学传统出身,受上世纪80年代文化倾向的影响,搞了十几年的当代艺术。在2000年的时候,我对传统文化又做了重新的思考,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某些理念对当代社会恰恰是一剂良药,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那部分价值文化。所以,我又把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作为我回归的创作方向。

  王秋人,原名王丕,1966年生于上海

  1988年王丕现代水墨作品展(上海)

  1989年王丕现代水墨作品展(德国汉堡)

  1992年九十年代现代艺术大展(北京)

  1996年任辉、王秋人、陈光武作品联展(北京)

  2000年 SALON INTERNATl0NALARTBOORG-LA-REINEAN2000(法国巴黎)

  作品《法本》系列获“最佳中国作品奖”

  2002年中法艺术交流展(北京)

  2005年水墨精神(北京)

  2006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被中国收藏家关注的青年画家”

  “上上美术馆国际艺术年展”(北京)

  《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下最具学术价值的十位青年画家”(北京)

  2008年《尺度》荣宝画院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

  “回耕砚田”荣宝斋画院己丑金秋雅集(北京)

  发表作品:《江苏画刊》、《画廊》、《中国收藏家年鉴》、《精英艺术百人集》、《中国书画》、《边缘艺术》、《艺术状态》、《时装杂志》、《艺术新闻》、《文化月刊》、《湖南画报》、《十方艺术》

  专家评画

  出走与回归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要经历许多曲折、反复、摇摆,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塑造的过程,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一帆风顺的艺术家不是没有,但也很容易是风格单一的、缺少多方艺术滋养的艺术家。王秋人的青年时代,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处于激烈变动的时代,作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创造热情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是安分守己的。王秋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左冲右突、东寻西找,最终踏出一条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路。可以说,他的回归,正是因为他的出走。

  王秋人回到山水画创作,是在新世纪以后。这时,作为山水画家的王秋人,他所具有的资源已不单单是早年研习传统时所打下的基础,而且还有这许多年中多方面的积淀和对艺术精神的理解。这种隐形的资源决定他的艺术态度和在艺术上可能达到的高度。事实证明,他重新回到山水画时,已经不是在接续原来那个基础,而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展开。这许多年,他虽然没有画山水画,但对山水画却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他具有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视野,是他能够进入传统又能从传统中跳出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王秋人的山水把我们带入的就是一个远离世俗、超脱自在的逍遥境界。在那里你能体验到一种源自内心的平静。这种神超形越的境界,自然是身处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中的王秋人的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山水画所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一种内心向往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

  生命的无常,致使人们颠沛辗转、入世出世,一次又一次地淬炼和磨挫,使得一颗原本未经琢磨坚硬的心变得如同钻石般美丽而富有光芒。

  王秋人从最初的出发于传统,到八十年代背离常道纵身前卫艺术,直到现在的回归“传统”,途经多舛,一种苦行僧式的执着与孤独总与之随行。在这个轮回过程的不断自省中,秋人对其个体的内在精神进行了一次洗礼与升腾,重返起点,已完成了一次质的蜕变,在这日复一日的艺术修行中,由渐悟完成了顿悟。

  艺术是秋人的宗教,宗教是秋人的精神驱动。他以山水吟颂佛声,以佛心澄游山水。其作品颇具宋人山水的堂皇之气,磅礴练达、肃穆崇高,厚重、坚固而内敛,有一股穿越历史和时空的永恒,这种体量的真实,来自艺术家对现世深刻的忧虑,旨在喧嚣物欲的当下,建造一个“乌托邦”式的灵魂安放处,以“秋人图式”将我们带离世俗时空,去寻求内心体验的安宁,获得一处无上清凉境。

  他的回归正是因为他的出走。《艺术收藏》杂志主编贾廷峰(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