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西安民营博物馆生存难 资金短缺是突出问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4-09
4月7日,国内百余家民营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古城西安,2000多件来自民间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也同时亮相,集中展示了当今民营博物馆的整体水平。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诸多原因,民营博物馆在发展中可谓举步维艰。不过,在记者与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的对话中却发现,2010,在西安欲打造 “博物馆之都”的宏伟架构下,西安民营博物馆无疑迎来了一次发展良机……

  生存之痛· 人声鼎沸之后的生计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很多民营博物馆名声在外,但经历了开业时的人声鼎沸后,大多要面对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民营博物馆开设不久就面临出局的尴尬。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在2006年1月1日文化部颁布《博物馆管理办法》,其中“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赫然在目。法律终于赋予了民营博物馆以平等的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国家对民营博物馆没有明确的资金投入,仅靠个人力量维持。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的民营博物馆生存艰难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了解,目前西安地区就有两家民营博物馆由于资金的问题已处于濒临关闭的状态。对此,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表示,民营博物馆自我生存与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问题值得关注。而在一些专家看来,除了持续发展,民营博物馆目前还面临着场馆面积小、安全系数低、人才匮乏、藏品真实性与合法性等自身的问题,但资金短缺的确是当前民营博物馆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扶持之幸· 政策倾斜之际的发展良机

  在郭治华处长看来,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缺少的就是“闪爆点”,如果各级政府能以同等甚至优惠政策体系作为保障,相信西安市非国有博物馆会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态势。

  所幸的是,在将西安打造成为“博物馆之都”的计划中,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当前在政策体系中对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存在“不平等对待”的政策的缺漏,对此郭治华处长指出,在最近发布的“关于西安市建设‘博物馆之都’的调研报告”中明确规定,“大力发展和壮大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市建立博物馆之都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必须重视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不平等’的问题,必须用同等甚至优惠的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和壮大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享受与国有博物馆在土地、建设、金融、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同等优惠,以及民营博物馆的一般藏品也可依法通过有偿交换、租借、借展等方式进入流通领域。

  此外,西安市文物局作为上级单位也将大力支持民营博物馆的发展。郭处长表示,针对博物馆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困难,他们计划在本年度内成立一个“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中心”,集中全市的专业人才负责专业技术与指导,同时还将建立国有博物馆与民营博物馆之间“一对一”帮扶,解决民营博物馆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记者 李颖 李宗华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