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商洛发现崖墓4235座 部分或为古代贵族墓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2-04
2月1日,记者从商洛市文物部门获悉,商洛崖墓考古目前已从断代考证转至究竟谁是墓主人探究阶段。据当地文物专家透露,部分崖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古代长安的富商甚至达官贵族。

  文物专家为崖墓“正名”

  昨天,记者在商洛市杨峪河镇的老虎岩上看到峭壁上如燕子窝般整齐地排列着数百个洞窟,洞窟侧壁上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石洞,悬崖的一边凿有类似窗户的开口。采访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崖墓考古的商洛市博物馆馆长、市考古队队长王昌富说:“类似这样的洞窟在商州、柞水等县区还很多,当地人叫跑匪洞、跑反洞,但到底是不是用来躲土匪,这已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了,还有传说认为这些洞是古代巴人开凿的,因此叫它巴人洞,其实这也是缺乏依据的误传。此外,还有闯王屯兵说等都是空穴来风。经过省市文物部门多年考证,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崖墓。”王昌富说。据了解,商洛市境内的7个县区目前存在着从东汉到现代的崖墓点721处、崖墓4235座,分布范围达一万多平方公里。

  商洛崖墓的独特性全国罕见

  崖墓是东汉时期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墓葬,一般以石室、石穴的形式修建于河流两岸的陡坡峭壁上,是用人工开凿出来的墓室。“商洛7个县区已找到4235座崖墓,其密度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商洛市博物馆馆长王昌富说。据介绍,我国的崖墓从汉代开始到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但商洛崖墓却从西汉一直到明清时代。

  据王昌富讲,商洛崖墓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并持续到现在,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从崖墓分布的现状看,商洛崖墓还是我国西北边缘崖墓遗存最集中和数量最多的。另外它历代开凿的独特性也是全国少见的。

  崖墓主人可能是长安富商贵族

  昨天,记者从商洛市文物部门了解到,目前商洛崖墓的研究已从断代课题转至对墓主人的探究。“墓主人很有可能不是商洛当地人,而是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较为富裕的古长安城里的富贵贾商,崖墓甚至可能是贵族墓地!”文物专家王昌富透露说。据其介绍,当时的生产力、财力和人力而言,这种规格的崖墓绝不会是居于商洛的先人们为自己开凿。随后,考古专家发现商洛的汉代崖墓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征,那就是非常隐蔽,在崖墓的周围几乎没有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痕迹。

  “按照当时的生产条件,开凿崖墓这样浩大的工程,能在没有留下生活痕迹且短时间内完成,实在是不可思议。由此可以推断商洛汉代崖墓的开凿者,很可能是一批训练有素、以此为生的专业队伍。而这批队伍极有可能也来自当时的经济中心——长安城。另外从出土的陪葬品等物件上也可初步确定。”王昌富说。

  记者 张红中 见习记者 郭峰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