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春节文化弱化原因之一:对文化内涵失去记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1-19
1月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市政府、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冯骥才、王蒙、张抗抗、舒乙、何星亮等诸多文化名人汇集于此,为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畅所欲言。本报刊发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的发言。

  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春节文化又是节日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春节文化活动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恢复传统春节文化的活力?如何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如何创新春节文化?如何使我国的春节文化活动引领世界各地的春节文化活动?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继承和弘扬节日文化,既要保护传统,也要创新内容和形式。春节节庆活动的减少、节日味的淡化、节日功能的弱化等,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再造传统,创新内容和形式,复兴节日文化。

  1.恢复历史记忆,再造节日传统。春节文化弱化的原因之一,是对节日的文化内涵、节日活动程序和教育意义失去记忆。因此,必须加强对各地、各民族春节文化的研究,通过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资料等,对春节文化的传说、祭祀、庆典程序、娱乐活动和各种禁忌等民风民俗,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整理,恢复民族的历史记忆,复原春节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还其“本真面目”。同时,科学分析春节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入挖掘春节文化的教育意义和精神实质,不断丰富春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2.加强学校教育传承,丰富青少年的节日知识。在传统社会,节日文化的传承主要在于家庭和家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家庭和家族传承节日文化的功能十分有限。许多青少年不喜欢春节文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春节文化所蕴藏的内涵和理念。应加大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力度,拓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广度,提升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深度,真正做到传统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使青少年学生对春节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文化内涵和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春节文化,喜爱春节文化。3.兼容并包,创新节日内容。创新春节文化,使之富有活力,是继承和发展春节文化的关键。洋节备受青睐的原因主要是轻松自在,场面热烈,刺激感强。春节文化的慢节奏和过于深沉使许多青少年不感兴趣。春节文化的各种民俗活动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与现代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不协调。为使我们的春节文化代代相传,必须取西方洋节之精华,以补春节文化之不足。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新节日内容,充分发挥和创新春节文化的娱乐功能,增加节日娱乐活动的内容。

  4.设立节日典型标志物。设立典型节日标志物,也是创新春节文化的一种形式。节日标志物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以唤起人们对节日的热情。例如,圣诞节的圣诞树和长白胡子、戴红帽子的老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些标志物的影响比圣诞节的节日活动重要得多。我国年轻人中信仰基督教的人并不多,但是对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等符号感兴趣的人却是大有人在。春节文化缺乏现代符号,难以适应人们现代的生活。因此,春节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革,才有可能适应现代人的心理。应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研究,为春节创设标志物。

  5、政府主导,积极组织节日活动,丰富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春节文化活动,弘扬节日文化,关键在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应在思想上重视春节文化,把丰富春节文化活动作为本职工作之一。一是组织专业的民俗表演队,如成立龙灯、狮子队等,节日期间到各村、各社区表演。二是举办传统的娱乐活动,如举办广大民众参与的歌舞、戏曲、扭秧歌、踩高跷等民俗活动,举行如摔跤、赛马、球赛等体育竞技活动。

  6.研发环保、安全的烟花爆竹等。爆竹是春节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符号。不过,传统的烟花爆竹有不少弊端:一是容易引起火灾;二是容易伤人;三是造成环境污染。为消弭烟花爆竹的安全隐患,使这一传统的习俗世代相传。应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人员,运用高科技对烟花爆竹进行改良和创新,发明一批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无公害”的烟花爆竹,即研制不会伤人致残、不会引起火灾、污染较小的烟花爆竹。

  7.组织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祈福是春节活动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人们春节祈福的愿望越来越大。各地区、各城市应该妥善组织和安排人们的祈福活动,开辟较大规模的道教、佛教祈福场所。这种大规模的祈福活动,既满足人们为新的一年祈祷幸福平安的愿望,也增添了年味,同时也为弘扬道教、佛教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

  8.举办春节焰火晚会。放焰火是增添节日气氛的重要活动,也是吸引人们观看的重要方式。各大城市应选择不同的日期,举行形式多样的焰火晚会,以增强年味。

  9.住宅建设应该中西结合,建造可贴春联的宅门。春节贴春联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然而,这一传统习俗在城市中已逐步消失,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大多数现代楼房住宅门两边空间太小,无法贴春联;二是有些宅门两边虽然有贴春联的地方,但大多为普通墙面,不易擦洗。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十分讲究门面,宅门大方、气派,应该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技术,设计可贴春联的住宅门,同时应选用可擦洗的建筑材料,以便可随时擦洗贴春联留下的残迹,或者研制易粘贴易剥离的春联用纸。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延续贴春联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