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垓下遗址:目前发现的最早大汶口文化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0-01-16
日前,由省文物局和固镇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垓下史前城址考古发掘成果研讨会”在固镇召开。专家们对史前城址取得共识,即垓下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能够确切认可的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遗址,是当时的中心聚落,也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最早的城。对于研究淮河流域历史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集中对垓下史前遗址的发掘工地进行实地勘察,对出土文物进行详细鉴定,并听取考古人员对考古发掘工地进展情况的介绍。专家们对史前城址的功能、城墙的构筑方式及其几次构筑的过程、城墙与排房的关系、排房的功能、夯土台基及其时代,还有其他遗迹的现象等等,进行了高水平探讨,并对固镇县高度重视文物考古给予高度评价,对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据了解,垓下史前城址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北,南沱河南岸,俗称霸王城。 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垓下之战最后决战之地。垓下决战在中外古代战争史上,其规模之大是罕见的,“霸王别姬”、“十面埋伏”等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广为流传。因此,垓下古战场具有世界级的知名度,拥有巨大旅游价值。为了给文保规划提供大量翔实资料,从2007年开始,省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垓下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经钻探,该城址城圈长度约1510米,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内遗存有城墙、壕沟、道路与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红烧土遗迹、窑址、水晶、灰坑、排房等。

  考古发掘表明,如今的垓下遗址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它是一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不难想象,垓下古城在古代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人类活动的区域中心,这个区域中心丰厚的物质条件是战争依托的物质基础,垓下古城四面有城墙,北面和西面的天然河道成为护城河,战略位置易守难攻,是战略家首选的战争要地。因此,一路败走的项羽率兵退守垓下,选中这样一块战略要地做大本营,自然是情理中的事情,这同时也为垓下古战场决战之地在固镇提供了充分证据。垓下史前城址属于最高级的城址,因为它有城有濠,对于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意义重大。

  在如何保护利用垓下遗址问题上,与会专家们提出在保护的同时,在保护区外围,利用新的创意和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史前文化和楚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建议省考古研究所制定一个系统全面的考古计划,纳入固镇县的垓下遗址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中去,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