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抢人眼 古书扎堆来:清朝花纹饰香炉价值6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2-16]
随着收藏在民间热度节节攀升,藏友的队伍也日益庞大,藏友的学习也渐渐深入。上周六,来自全省各地的藏友来到大河鉴宝活动基地——河南省龙祥宾馆,辨宝贝、识真假,有的还现场与专家交流经验,探讨收藏心得。专家们欣喜地表示,咱们大河鉴宝就是个藏友交流学习的平台,民间不仅出宝贝,也出收藏高手,这些热爱传统文化、善于学习的藏友,正是咱们收藏事业发扬光大的土壤。专家们很乐意将自己的收藏经验与所知倾囊相授,与藏友们共同学习。
一位来自新乡的藏友专玩铜器,带来大大小小五六件宝贝。除了一对儿青铜门环,另有四件铜香炉,件件不同,每件都有故事。
最抢眼的是一件清朝花纹兽耳香炉,高8.3厘米,口径10.2厘米,形制是三足筒式,与我们常见的圆钵状香炉不同。满工,通体铸着精美的纹饰,大工套小工,线条流畅,非常古朴。精炼黄铜遍布绿铜锈,锈色漂亮。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这件香炉为清早期器物,目前市场价至少在五六万元以上。
与这件花纹兽耳香炉的风格完全不同,另有一件素面鼎式无耳香炉也格外夺人眼球,这件宝贝胜在其“素”,“素”得端庄大气。其壁厚,体形扁圆,通身无纹,高只有5厘米,口径8.3厘米,托在掌中把玩刚好,感觉非常沉稳端正。精炼黄铜,包浆温润,散发着内敛的色泽。翻过来看底部,有“玉堂清玩”四字篆书,篆法古朴,雕刻工整。于倩老师说,这件香炉在四件中铜质最佳,接近风磨铜。于老师介绍,风磨铜的原料是古暹罗国即今泰国进贡给大明朝的,用明朝传统铜冶炼技术精炼而成,据说皇帝要求炼12炼,因为铜越炼越精,一斤铜只能炼得四两精制铜,炼得越精,其中的铅、锡、铁等杂质越少。
而“玉堂清玩”款在香炉藏品中也有故事。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说:“至‘玉堂清玩’之主人,为严东楼,凡严氏之炉,皆系劫取宣炉之无款者,充为己有,非其所制,故‘玉堂清玩’之炉,不得列在仿制之内也。”而凡此款香炉,通常材质做工俱佳,也颇受市场追捧。
这件素香炉口沿处还有许多明显的敲击痕,如此精制铜炉,普通的敲击是不可能留下如此痕迹的,专家判断,很可能是在寺庙里用作罄了,僧人打坐时取一小铜锤时常敲打,方留下如此痕迹。取一小物件敲上去,果然声音悠扬有回音,非常好听。这件漂亮的小香炉,于老师给出的市场价位也在四五万元。
另两件香炉体形较大,一件是冲天耳,通体发黑,似被烧过,大概是佛前常供,为香火所熏,又或是庙中失火,变成如此面目。于倩老师告诉藏友,这种冲天耳的香炉是宣德炉的典型器。另一件象足熏炉年代较晚,为民国时期的器物,但工艺亦佳。象足、绳耳,上有镂空盖,为腾龙图案,取下盖是香炉,合上盖可做熏炉,边款“大明宣德年制”,口沿下是一圈风火轮纹。
几件香炉,件件俱佳,这位藏家对自己的藏品也颇有心得,还跟专家现场深入交流起来,铜质、落款、形制、好炉的标准……说得头头是道。看来,玩得很有些门道呢!
民间收藏中,杂项最是惊喜多多,当天出现许多惹人喜爱的小器物,让鉴宝现场的专家和藏友啧啧称赞。
琉璃器以其晶莹夺目、流光焕彩而备受喜爱,有5000多年的制造史。一位藏友带来一件琉璃环,据专家判断为战国时期的器物。这件宝贝孔雀蓝的色泽非常漂亮,表面斑斑点点的土沁,乍看不那么通透,但在窗边迎着光看,整个环都很通透。玉器和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介绍,琉璃器的铸造历史悠久,古罗马人发明了铁管吹制法、刻花技术、套色刻花技术,将琉璃制造技艺推向高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能制造琉璃,有西周时期出土的琉璃球为证。但当时技术尚处在雏形阶段,不很成熟。到了唐代,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大量琉璃器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本土琉璃制造业也随之发展并日趋成熟。
张老师介绍,在古代,琉璃被古人划入玉的范畴。古代玉的概念比较宽泛,凡是“美丽的石头”都称作玉,玛瑙、蜜蜡、珊瑚……也都被古人称作玉,常用作装饰、佩戴。刚看罢晶莹剔透的琉璃,又来了一件富丽华贵的金盏。这件金盏口径10余厘米,托在手中沉甸甸的,放在电子秤上一称,98克。盏中遍布精美的荷叶纹,纯手工打造。于倩老师说,这件金盏纯度较高,同时含微量的银,称作青金。“是明代器物,应为一套,为大户人家所用,兼具观赏、使用价值,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一对母女带来一件家传的老银器,白花花的银器保存非常好。花式的链子,当中是枚“花篮”,下边坠着一组5件小物件,挖耳勺、眉夹、宝剑、宝刀等,一为实用,一为辟邪之意。女儿称,这是自己生女儿时,丈夫的老奶奶送给曾孙女的,“奶奶祖上是地主,她攒的东西可多着呢,家里添了儿孙,总要拿出来一样,这件银器,老人家说是有一百年的历史呢!”可不,咱们专家告诉她,这是清中晚期的老物件儿,当真有百年历史了。
金银琉璃宝贝不断,杂项可不只是细玩,这不,来了一把清朝的大茶炉,像个小火锅那么大。乍看挺粗,灰扑扑的模样,构造很特别,除了壶柄、壶嘴、壶盖,中间还有个烟囱,里头有个箅子,可以放炭,底下有个大通风口,水倒在隔层里,跟现在咱们用的涮锅是一样的构造。用来烧水、保温再好不过。盖子上有两个小突起,提梁倒下去的时候刚好架在小突起上,不会碰着盖子,免得被壶里的热水导热了烫手,嘿,设计真精巧!张老师说,这是黄铜造的,过去北方大户人家家里的日用器皿,属民俗器,现在也值个两三千块。
古书上的广告这次鉴宝古书扎了堆儿,而且内容丰富,涉及音韵、医药、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首先见到的是一套清嘉庆年间的音律书——《音韵贯珠》,字画鉴定专家刘照渊老师介绍,这属于古代音律字典类书,共分礼乐射御书数诸集,八册齐全,书中注有“宝贤堂藏版”字样,编者为贾椿龄。为线装木刻本,惜乎品相残破,每册封面都已缺失,书页有些已经潮湿粘连,有一本还被鼠咬去一大块,缺了许多字。刘老师说,这套书版本比较老,如果品相好的话目前价值3000元,但以这样的品相,大打折扣。
另有一套《增图本草备要》,品相较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刘老师介绍,书局是到清末民初才出现的,这套书即为民国出版,印本通常量较大,价值比较普通。但记者注意到,在书的扉页上还打有广告,介绍几本新出版的医书,印证了民国初出版业的商业广告意识已经形成。
今天的图书市场上时可见到专为中小学生出版的名著缩写本、快读本,其实这种快读本不是今人的发明,当天见到一套民国出版的《左传快读》,是史书《左传》的速读本。全书带有批注,大字正文旁边随时批注,页首还有逐段的注释解说,方便阅读理解。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