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孙中山博爱手迹 百件辛亥革命文物首次面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2-08



今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展》开展,包括孙中山“博爱”手迹、熊秉坤“勋五位”证章等在内的百余件辛亥珍贵文物首次公开面世。

位于武昌阅马场“红楼”院内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配楼一楼的《馆藏珍贵文物展》,是该馆推出的一项专题展,展出的150件辛亥文物珍品分为共和纪念瓷器、辛亥名人书画、辛亥志士宗谱、广告画月份牌、杂件等五大类,其中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公开展示。孙中山先生访问武汉期间,同盟会员、鄂军都督府司法部副部长彭汉遗赠送给孙中山的瓷花盆,记载有黄兴家世的《经铿黄氏家谱》,孙中山的“博爱”真迹,黎元洪题“得天独厚”横披、黄兴书四条屏等都是展览中的精品。而民国时期的广告画月份牌系列展品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的社会变迁,极具观赏性。

该馆馆长梁华平透露,此次公开亮相的所有展品均从其馆藏数千件文物中筛选,其中不少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了解,此前该馆已有《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展出了部分文物。但受展览主题的限制,大多数文物一直藏于库房,“紧锁深宫人未识”。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到来,该馆特别策划了这个专题展览,以全面展示该馆文物收藏面貌和特色。

据悉,这是该馆自去年免费开放后,为公众呈上的又一道文化大餐。

特殊“花盆”

系孙中山访问武汉重要物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和民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共和纪念活动,催生了品类繁多的纪念物品。此次展出的数十件共和纪念瓷器类型丰富,最有价值的是“彭汉遗赠孙中山花盆”。

据纪念馆副馆长王兴科介绍,孙中山一生仅到过武汉两次。一次是1894年,先生北上时途经武汉;另一次是1912年,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来首义之地武昌访问。自4月9日起在武汉停留5日,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

曾任鄂军都督府司法部副部长的彭汉遗特意烧制此花盆相赠。该花盆形状独特,款识明确,画面寓意深远,堪称近代瓷中珍品。这是孙中山先生到过武汉的重要物证。

“勋五位证书”

彪炳“熊一枪”首义之功

文物展还荟萃了数十件与辛亥相关的证章、函牍、木雕印版及地图杂件,其中熊秉坤“勋五位”证书及证章原件颇引人关注。

据介绍,武昌起义前,熊秉坤任革命团体共进会驻清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营代表。1911年10月10日晚,熊秉坤所在的工程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因此被孙中山誉为“熊一枪”。1913年1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授予熊秉坤“勋五位”(即辛亥革命第五位功勋)证书、证章。

10多年前,熊秉坤之子将其家传的“勋五位”证捐赠给了纪念馆,去年该馆又从熊家征集到勋五位章,至此证章得以“团聚”。

黎大总统手迹

“得天独厚”弥足珍贵

辛亥名人书画也是一大亮点,孙中山的“博爱”手迹,黄兴的家训“笃实”手书均极为珍贵,而黎元洪的“得天独厚“横披真迹更是稀世难得。

1916年辛亥首义志士大黄申芗之母胡太夫人七十寿诞之际,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之题写”得天独厚“横披,以贺其寿。据纪念馆馆长梁华平介绍,受以往对其政治评价的影响,黎元洪手书真迹未受应有重视,大多散失。这件“得天独厚“横披手迹更是.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