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侨乡书香节藏品展 四件瓷器精品欣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1-13]
这是一个丰收的时节。11月6日至8日,第五届侨乡书香节在五邑华侨广场隆重举行,同时在这里举行的还有由多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大型藏品展,让市民品味到丰盛的收藏文化大餐。
11月7日至8日,现场免费鉴宝活动也如期进行,江门市文物研究会鉴定小组的专家现场鉴宝500多件,收藏爱好者收获颇丰。
像这次如此大规模的收藏文化活动,在我市并不多见。“藏品展上有这么多精品参展,民间收藏也不乏精品,很不简单。”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黄大钊都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
近300件精品参展
此次大型藏品展共展出藏品近300件,有陶瓷、玉器、小件家具、字画等,以明清瓷器居多,都是江门市文物研究会的成员提供的,其中,文贤堂文物店送来的展品最多,有70多幅字画和20多件瓷器。
藏品展精品众多,如明代嘉靖年间的“梅瓶王”、黄杨木东方塑像、清粉彩山水插屏,以及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的画作等,都让人叹为观止。“陈白沙的书法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有陈白沙的书法来参展就好了,这样就更有江门特色。”黄大钊说。
在展览厅里,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有的当场拿出相机拍照,一些家长还带着小孩一起来观赏、学习。
市民朱自强受亲戚、朋友的影响,热爱收藏已经5年多了,藏品大多来自旧货市场,或从朋友那里交流得来。当他看到藏品展上的藏品时,十分羡慕:“目前,我的藏品还比较少,好的藏品也不容易得到,现在只能欣赏下别人的收藏精品,今后有机会,也想往精品收藏发展。”
农林小学四年级学生吕柏莹11月7日下午和爸爸一起逛书展,看到有大型藏品展,也赶过来参观,她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些精美的瓷器,觉得很漂亮。“通过参观藏品展,可以让孩子了解收藏文化。”吕柏莹的爸爸说。
现场鉴宝500多件
11月7日至8日,现场免费鉴宝活动如期进行,江门市文物研究会鉴定小组的专家现场鉴宝500多件,其中3成是真品。
记者采访前来鉴宝的市民了解到,他们大多是看了本报“收藏鉴赏”版相关报道后,慕名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有的路途遥远,赶到现场时,已是中午时间,鉴宝专家休息,他们就坐在旁边等,一直等到下午2时左右,才见到专家。
在鉴宝现场,收藏爱好者及其家人围在柜台旁边,纷纷拿出自己的藏品让专家鉴定,陈志光、陈永富等专家忙个不停,他们都是国家注册鉴定师。陈永富还拿来笔记本电脑,通过高科技显微技术来观察瓷器表面,以便更精准地判断瓷器的年代。
陈先生家有一个红色的花瓶,是爷爷传下来的,以前从来没有请人鉴定过,得知五邑华侨广场有现场免费鉴宝活动,他专程把花瓶拿来请专家鉴定。经过鉴定,专家认为,该花瓶是光绪年间的瓷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陈先生喜出望外。
同样的好事也发生在71岁的林子述老人身上。30多年前,一位亲戚送给他一套文具,他11月7日拿来让专家鉴定后,得知该文具是清朝的,市场价值约1.2万元,他十分高兴。
74岁的吕乃光从事收藏30多年,他拿来一个三脚象耳茶壶和一个花瓶让陈永富鉴定。陈永富认真看过后,判断三脚象耳茶壶为明代景德镇瓷器,花瓶也是清代早期的瓷器。“年纪大的人拿来的藏品,大多是真的,年纪相对较轻的人拿来的藏品,大多是假的,这说明收藏需要很丰富的实践经验。”陈永富说。
希望能有更多类似活动
大型藏品展和现场鉴宝活动让收藏爱好者很有收获,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够多一些,以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
11月8日,朱自强一早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发,来到大型藏品展现场请专家鉴宝。他从纸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双耳荷叶铜花瓶一对,还有福禄寿茶壶一个,请专家鉴定。专家鉴定后认为,双耳荷叶铜花瓶为仿品,福禄寿茶壶是民国时期的,价值约1000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这两件藏品是我去年从旧货市场买来的,一对双耳荷叶铜花瓶花了280元,一个福禄寿茶壶花了100多元,通过专家鉴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真正价值,同时通过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还学到一些了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这种效果比看书好很多,感受更深,希望今后这样的鉴宝活动能够每隔两三个月举行一次。”朱自强说。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