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当代艺术不是艺术家自己的游戏 更具社会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1-01
日前,一场展出王广义、汪建伟、卢昊、曾力、隋建国等五位著名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国家遗产展”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策展人黄专在专访中表示,当代艺术不是单纯提供审美愉悦感,也不是直接披露艺术家对事物的判断,仅仅是提供了艺术家从生活中发掘的各种“材料”;当代艺术并没有脱离大众,而是启发大众从“材料”中学会自我思考、发现问题并获得启示。

当代艺术更具社会性

记者:王尔德曾说过:“我常常担心会被误解”。他认为公众应该为新艺术震撼困惑,但不需要理解。您认为当代艺术也该如此吗?

黄专:当代艺术的确已经令公众产生震撼和困惑了。因为当代艺术与古典或传统艺术完全不同,而民众已经长期接受了传统的审美经验,难以接受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或运用的材料。所以,从被理解程度讲,目前的当代艺术还只是一种小众的艺术。很多人甚至认为,当代艺术仅仅是艺术家自己的游戏。

但是我不认为公众不需要理解当代艺术,因为当代艺术并没有抛开大众的基础。相比古典艺术和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甚至更具有社会性。它涉及了很多传统没有涉及的领域,披露了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关联。不过要理解当代艺术需要长时间的启蒙。

记者:可是不少人曾公开表示“当代艺术就是以丑为美”。

黄专:古典和传统艺术中多以美为主体,给予人愉悦感,所以在这里美是一种目的。在当代艺术中没有美与丑的分界,美与丑一样都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当代艺术挑战的不是审美的局限,而是思想的局限。

当代艺术是一种互动的艺术,艺术家把现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它的震撼力或者产生的困惑令人们在一些不确定中获得启发。在这个过程里,大众学会思考、总结,并获得启示。当然,当某一天公众们都能够了解当代艺术时,也代表着当代艺术使命的结束。

现当代艺术收藏不盲目

记者:那代表目前当代艺术的收藏是盲目的吗?

黄专:虽然因为当代艺术发展的时间不长、收藏者可能缺乏判断收藏的标准,但是不能说收藏是盲目的。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有大致清晰的脉络和基本的评判标准,而一线收藏家也趋向成熟。虽然前几年拍卖市场中的确出现当代艺术的泡沫,但这是每个新兴市场必经的阶段;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远远未能达到国际标准,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