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异域行旅"展深圳开幕 关山月海外写生变革画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24
10月11日,“异域行旅:关山月国外写生专题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作为关山月美术馆改造后重新开馆的第一个专题展。展览以馆藏关山月建国初期欧洲写生作品为主体,同时又作合理延伸,将关氏在建国前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外写生一并展出,共计作品50余件。

展览将关山月海外写生的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陈述: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主办方介绍,关山月作为近现代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有着多次海外写生经历的中国画家之一,对于国外题材的表现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在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学术文本。对普通观众来说,也可藉此认识到这位艺术名家创作上的一段别样情趣。

民国部分主要展现的是1947年关山月赴南洋一带写生,他以一个游历者的身份观察、欣赏着异国的风情。在《南洋写生》系列作品中观众可以发现,他试图把敦煌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异国的感受结合起来,在绘画语言和形式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形成了关山月少有的笔法空灵雅逸,傅彩苍润古厚之风。

建国初期,伴随着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的外交需要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化交流,使得画家得以再次涉足海外,领略异国的风情,并诉之笔端。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思想的解放和外交的拓展,使得晚年的关山月可以频繁地远涉海外,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遭遇异域人文风光

引发中国画笔墨变化

中国画传统的创作理念中,强调“师造化”,因此不少艺术家都曾有过“行万里路”的游学经历。著名者如张大千的壮游激发了画家对自然山川灵性的感悟,以及傅抱石1949年之后三次远行引致的画风的“三变”,都已成为艺坛佳话。然而以中国本土自然风光和哲学思想为根基的中国画,数千年的流变中已经形成了极其完善的、独特的表现语言。而当这种表现语言遭遇到并非传统熟悉的山水风光和人文生态时,就存在极其迫切的创新要求。

主办方介绍,近代以来,伴随着国人世界观的改变和客观交通条件的允许使画家得以游历国外并进行实地写生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如何真实表现国外题材也随之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家面临的又一新课题。关山月的多次海外写生经历以及留下的大量作品,对探讨20世纪中国画笔墨语言和异域题材的表现,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关山月美术馆相关负责人透露,馆方试图以“关山月国外写生专题展”为开端,对20世纪,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家的国外写生作学术性的梳理和展示,以期引发学界的进一步关注。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