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南博看国宝:官窑珍品厚重风雅 云锦天衣现辉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23
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南京博物院(简称“南博”)筹划举办了江苏60年考古成就展。展览涵括了江苏省数十年来所发掘的大遗址、古墓葬及出土文物的精华,展现了江苏大地七千年孕育的灿烂文明,再现了不同时代辉煌的历史瞬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参观。“到南博,看国宝”成为国庆期间当地市民和众多游客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

江苏,襟江带海,山水秀丽,人文鼎盛。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祖先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南博院藏文物40余万件,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有国家一级文物1000多件,数量居全国博物馆前列。

官窑珍品厚重风雅

步入南博瓷器陈列馆,层层叠起的宋青瓷、明青花、清彩瓷碎瓷片在入口垒成一面展示墙。灯光下每一片碎瓷都晶莹剔透,如梦如幻,仿佛有人在这里齐齐切下一刀,历史断代的伤痕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南博藏有从明朝洪武年到清朝宣统年间近600件官窑瓷器珍品。瓷器陈列馆以时间为轴线,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共同汇成一首恢宏的交响曲。藏品中有座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无疑是其中的华彩乐章。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明宣德官窑器中的黄钟大吕之作,目前仅存一二件。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蓝花,而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作为官窑大器,以少见的蓝底白花来表现,整体造型仿青铜器,外壁绘着的层层海浪,仿佛随时就要奔涌而出,显得大气磅礴。

南博还珍藏着一件被称为御窑之宝的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它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1957年出土于南京江宁东善桥,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瓶体遍施白釉,釉质细腻滋润,颈部绘双茎蕉叶纹,肩部饰如意云头纹、卷草纹、缠枝菊花纹,腹部以湖石、山茶,衬托着松、竹、梅,色彩凝重古朴、意趣高洁。

云锦天衣再现辉煌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吴梅村在《忆江南》词中对南京云锦的赞美。安放在南博云锦艺术陈列馆中一架复原的木质斜身式大花楼提花织机,真实再现了南京云锦的制作过程,看到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参观者无不啧啧称奇。上机织造时,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工作,坐在花楼架木上的“拽花工”将编织纹样花本线按顺序提拽丝线,下面另外一个“织手”根据上面织工提起的花纹经线进行挖花盘织,妆金敷彩。每台织机两人配合每天只能织出5至6厘米,故云锦有“寸锦寸金”的美誉。

从元代开始,南京云锦成为皇家服饰专用品,南博的原址就曾是明清时期江南织造的重要机构“神帛堂”的所在地。在20世纪30年代,南博开始收集、整理云锦的文物资料。1956年,南博进行了“清末南京丝织业初步调查”的专题研究。在南京云锦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南博从数百件院藏云锦文物中精选百余件进行展览,展品中包括花缎、织金、织锦、妆花等品种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以云锦制成的服饰和圣旨等珍品。在南博珍藏的织绣精品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南京云锦“石青云龙妆花缎袍料”。它产于清代中期,共织有妆花龙栏12条。龙栏为双龙衔接式,柿蒂和衣襟为4条正龙,两肩各一,胸背各一,纹饰精美。同时,袍料在妆花主纹外还满织暗花底纹,纹样为团龙升云,显示出雍容威严的皇家气派。


镇院之宝光彩夺目

2007年,南博邀请公众与专家一道,共同评选镇院之宝。在院藏文物中选出近百件有代表性文物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了多轮研讨,结果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各个地域的42件(组)藏品成为镇院之宝的入围藏品。然后专家撰文在报纸、网站开设专栏介绍候选文物,上万名观众采取短信及网上投票的方式参与,最终选出镇护之宝——金兽、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舆图之宝——利马窦《坤舆万国图》等18件文物作为“镇院之宝”。

镇护之宝——金兽、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都是1982年出土于江苏盱眙县。金兽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最重的一件金器。它重达9公斤,含金量达99%。头部枕伏于前腿上,双目圆睁,张口露齿,长尾从后腿间绕于腹上。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钮,遍体布满捶击的圆形斑纹,十分精美。同时出土的错金银重络铜壶是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集三处铭文为一身的国之珍宝。壶身内错银方格云纹,外错金云气纹饰,镶嵌绿松石。壶的内沿、圈足内侧和外缘刻有3处铭文,记载了发生在2300多年前,齐兵伐燕时,齐将陈璋攻打燕国都城的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陈列在南博艺术馆陶器厅的中心位置,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幅魏晋人物画实物,填补了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空白。为了让更多的人一睹国宝风采,南博的文物修复专家将原置墓室南北两壁的砖画原样二次拼嵌,构成一幅完整的历史人物画卷。画面中,嵇康头梳双髻,目送飞鸿,手挥五弦;阮籍身着长袍,一指放入口中作长啸状;王戎一边斜身靠几,一手耍弄玉如意,高跷着腿,神态怡然自得;刘伶眯着眼看着手中酒杯;荣启期腰系绳索,鼓琴而歌。银杏、垂柳、槐树点缀在雅量高致的清谈名士中间,飘逸超脱的气韵风骨刻画得惟妙惟肖。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