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德化"土山包"藏着青花瓷 清代青花大量外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21



“土山包”里藏着青花瓷

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植被下,竟然掩盖着一个个古窑?在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土山包”里,还藏着产自清代的青花瓷!

  近日,泉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德化葛坑乡下玲村发现了6座清代古瓷窑组成的古窑址群,这些古窑多为烧制青花的瓷窑。专家通过鉴定比对,认为古窑群中堆积的大量瓷器碎片为清代青花瓷,并且这里出产的瓷器曾大量外销。

6个古瓷窑相距不远

  古窑依山而建,窑口已经被树木、荒草层层“包围”,远远望去一片葱翠。沿坡而上,随处可见片片碎瓷,山坡的断层里堆积着不同风格的碎瓷片,拾起一片,上面细微的纹路清晰可见。虽早已不住人家,但从残垣断壁中,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盛况。

  根据古窑分布地点,文物普查队将6个古窑依次命名为二板桥窑、珂垅窑、石坊窑、下苍尾窑、下尾窑、龙广窑,6个古窑相距不远。

  泉州市文物普查队队员吴艺娟说,每个窑址面积大约为300平方米至500多平方米;残存的窑址依稀可辨认出窑口、窑壁、窑门;窑址内红烧土堆下,隐约可见烧制器物的窑具,如垫饼、匣钵等。

  考古人员仔细辨别分析:根据“泰兴”号沉船上的出水瓷器以及近年来各地沉船出土的瓷器,发现古窑群瓷器的器型、纹饰与沉船的出水瓷器基本相同,再依据“金玉、盛兴、玉兴”等字款,综合推断这些陶器出自清代。

  清代青花瓷大量外销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唱出青瓷极品的古朴典雅。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古窑群发现的瓷器多为青花瓷,烧造器物种类有碗、壶、瓶、器盖等。器物除素面外,流行刻画及模印花式的装饰手法,风格活泼,线条流畅,纹样常见的有灵芝、花草、缠枝、龙纹等。产品质地坚硬细腻,釉色晶莹润泽。

  在大量碎瓷片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碗口有青色波浪斜纹,碗身绘有正翻腾飞舞的蛟龙,整幅图画线条流畅,层次分明,青花成色浓淡相宜、俨然一幅写意画。

  “这碗的底部印有‘盛兴’字款,从这可以看出瓷器外销各地。”吴艺娟说,古窑群里很多瓷器上都有相应字样,可从中推测,这里出产的瓷器曾大量外销国外,它们的发现具有较高考古价值,这个古窑群见证了清代泉州对外交流贸易的繁荣和德化窑在清代的巨大发展和规模。

  -相关链接

  青花瓷在清代达高峰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

  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看都极为考究,所以青花瓷在古时使用频率相当高。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作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其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清代青花瓷器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图案题材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历史高峰,清代的青花瓷器深受收藏家喜爱,甚至远销海外。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