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皇家琉璃成收藏新贵 料器精品身价数千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10-03



仿孔雀石鹦鹉

精品料器收藏渐成气候

将于10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乾隆”专场是最富特色的场次之一。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仿雄黄料纸槌瓶”料器作品堪称精品。行内人士指出,作为中国明清皇室钟爱的特色手工艺制品,料器的生产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但与玉器、翡翠、瓷器等成熟的收藏品类相比,它因属于“小项”而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及。但也正因如此,可能形成价格洼地而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近年随着收藏者的视野愈加开阔,精品料器的收藏已经渐渐形成气候。

料器精品身价数千万

苏富比秋拍中的这件“御制仿雄黄料纸槌瓶”属于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生产时间最为悠久的料器品种之一。色彩浑然天成,形成变幻莫测的纹理形态,体现出的是道教的“无极”境界,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看好。

料器也称“玻璃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有“缪琳”、“火齐”、“琉璃”、“颇黎”、“明月珠”等不同说法,考古学上则通常将半透明的称为“璃”,透明的才称“玻璃”,基本上算是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北京料器”第七代传人、著名料器艺术家刘星告诉记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有了用琉璃制作的日用品和装饰品。宋代,由于正月十五日观灯之风盛行,出现了五彩琉璃灯。建筑上也出现了琉璃砖和琉璃浮雕,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透明的琉璃,当时称作“玻璃”。元代定都北京后,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许多琉璃作坊,为修建皇宫提供材料。明朝以后北京料器得到迅猛的发展。清康熙年间,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由此可见,料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琉璃分不开的,它是琉璃工艺的再发展。大约从明代开始,受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所携带的精美玻璃制品的影响,中国的皇室决定开发这种新型的艺术品种,因此带动了料器在明代的繁荣。大气简洁、内涵深邃是这一时期料器的特色。不过由于易碎的特性,明代的料器传到现在的已经很罕见了。

到清代康熙35年(1696),北京出现了首家大规模的料器制造场,由皇家成立。场址就在今天的“琉璃厂”。这个地名的得名也源于此。刘星说,清代是我国古代玻璃器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琉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料器,精美独特,色彩绚丽,工艺复杂。由于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少,因此从历届拍卖会上可以看到,精品的宫廷料器价格一路走高,例如2005年秋拍的时候,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就曾推出过一只清乾隆·御制料胎珐琅彩绘山水人物纹杯,成交价超过了190万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推出的一只清乾隆·白料胎画珐琅花石凤纹瓶,成交价为63.6万元。在2007年香港的拍卖市场上,一件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更是创下了6400余万元的天价。料器一跃成为收藏新贵。

火中完成的“即兴艺术品”

事实上,料器在收藏界并非新面孔。早期中国料器多为彩球和碗、瓶、尊、盏等生活用品。清末后期,山东博山料器艺人、北京鼻烟壶画匠,开始在料器鼻烟壶内画图案,大受好评。因此,清末民初料器鼻烟壶风行一时,并流入海外,不少欧美艺术品收藏家都有集藏中国料器鼻烟壶。

而谈起“琉璃”,很多人或许就更不陌生。“琉璃工坊”等台湾琉璃工艺品品牌近年在大陆的大行其道,让不少人对琉璃有了直接的观感。但是刘星表示,与当代的台湾琉璃艺术品不同,传统的料器无论在制法上还是材料上,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据介绍,目前的许多琉璃制品实际是铸模浇铸而来,因此无论怎样说是“限量版”,都仍然具有可复制性。但传统的料器是将硅酸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迅速捏塑,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和琉璃比较,料器没有底胎,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也被称为“火中的雕塑”。而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也使其作出的作品,具有独一性,更加造就了它的珍贵。

从材料上来说,不少台湾琉璃的配方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不少作者也承认用的实际是“欧洲玻璃”。但是料器采用的仍旧是中国传统配方的玻璃,熔点较低,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

从观感上来说,台湾琉璃制品仍以透明或半透明为主,但料器作品既有透明制品,也有强调“混浊”的不透明制品。高手用料器仿制玉器往往能够乱真。

原料稀缺带动收藏价值提升

不久前,北京料器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星介绍,目前国内从事料器生产的人非常少。在北京,除了他的母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邢兰香带着他们兄弟二人坚守着阵地外,真正进行着精品料器制作的已经很难找了。即使邢兰香带过的徒弟中,也有不少人离开了这一行当。

刘星说,目前料器最大的难题是原料稀缺。因为过去料器的配料、化料和制作是几个不同的门类,艺人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对方的工艺。随着老艺人的逐渐凋零,许多独特的配方失传,比如老艺人陈德海曾用料器材料仿制“唐三彩”、“青铜器”等文物,用料配方及加工工艺现不为人知。目前市面上仍然从事料器生产的艺人中,大多使用的都不是精品材料,制作又相对简单,因此价格往往很低。而有些老艺人手头还有多年前没用完的存料,现今就成为宝贝。

刘星说,目前市面上有些料器制品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作为纪念品玩玩可以,却没有收藏价值。料器的收藏与其他艺术品种一样,要以精品为主。除了极少见到的古代料器,当代料器一是要看是哪些艺人的作品,二是要看这件作品是否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不过随着料器收藏渐渐兴起,加之好材料越来越少。料器名艺人开始“惜售”,要淘到精品料器,也是越来越难。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