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近千件民间珍品亮相东莞 包括百余件国家级藏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09-18
“东莞市首届收藏文化联展”十七日在东莞旗峰山艺术博物馆开展。此次文化联展共展出了近千件从民间收集的文物,其中包括逾百件国家级藏品,堪称集东莞当地收藏之大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文化联展展示的藏品品类丰富,包括书画、瓷器、玉石、钱币、木雕、漆具、篆刻、油画、版画、奇石、盆景、家具等等。其中既有极具文化价值的古董、也有艺术大家的精品力作。例如,一尊白玉团龙凤纹赏瓶,曾为英国大收藏家哈德门拥有,于本纪初辗转流传国内;还有一枚十公斤重的奥运纪念金币,这枚纪念币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价值过百万元,全球仅限发行二十九枚。

各类珍稀钱币藏品是此次展览一大特色,既有中国最早的货币,即夏、商、周朝的贝币,也有战国时期的尖首刀币、鱼形钱、清代银锭,有一九四九年新疆省银行“六十亿元”纸币,还有中国最早的银行券——台南官银票五元,此外,还有前南斯拉夫通货膨胀时期的五千亿纸币、制造银票使用的模板等等。

整个展览将持续二十多天,至十月七日结束,游客可以免费参观。主办方还邀请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遇春、曾土金等鉴宝专家举办公益鉴定和讲座。

“东莞的收藏水平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最大的感受是,国内许多收藏品展览举办都是民间自发的,影响力小,而此次收藏品联展得到了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走在全国的前列,对东莞收藏文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来参加联展的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古方说道。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推出了东莞市第一本纪录收藏文化的书籍——《文物昭德》,该书文图并茂地展示了联展的风采和东莞浓厚的收藏文化氛围。《文物昭德》的执行主编王跃庆表示:“现在收藏文化市场略显浮躁,一些投机的收藏家过于注重收藏品的经济价值,而《文物昭德》则倡导收藏爱好者关注收藏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