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上海艺博会闭幕 中国藏家崭露头角“撑市面”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09-14
上海艺博会、上海当代展昨闭幕,传统文化元素广受青睐

昨日(13日),上海艺博会与上海当代艺术展同时闭幕。虽然同是艺术交易平台,成交情况却明显不同。同时参与两者的几家画廊明确表示:“上海艺博会的情况要比上海当代好。”不过,中国藏家在当代艺术的9月,也显示了强劲的购买力。
中国藏家成主力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为期5天的上海艺博会观众人次45000人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现场成交量突破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800多万元,被比作“呈现出一道强劲上扬的微笑曲线”。开展前两天,连续十多年参加上海艺博会的华氏、大剧院、香格纳等画廊就旗开得胜:华氏代理的艺术家王向明的十几幅油画作品全部被收藏家收入囊中,成交额达300多万元;大剧院画廊开展第三天即收回全部参展成本;香格纳代理的张恩利作品也被藏家高价收藏。此外,“海派书画联展”展区的总销售额达到了200多万元,恒源祥香山画院经营的陈佩秋书法作品被买家悉数购藏,中国陶瓷艺术馆成交量更是达到了7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买家都是华人,其中又以大陆和台湾藏家居多。如果说本届上海艺博会预期锁定的购买主力就是本土藏家,那么一直以欧美藏家为主体的上海当代情况又如何呢?据了解,以意大利博洛尼展会公司为主要投资方的上海当代,在邀请客户名单上一直以欧美藏家为主,而在今年VIP预展上,不仅不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老外的面孔也明显减少。而在上海当代展上,有意向购买或已成交的也以华人藏家为主。

金融危机成主因

事实上,在上海艺博会和上海当代筹备之初,就为成交结果定下了基调。在126家画廊参加的上海艺博会上,有96家是中国本土画廊,经验老道,推出作品时就已搭准了国内市场的脉搏。而上海当代虽然邀请的客户以海外为主,但也适时力推“亚太收藏家发展计划”,正如上海当代新任总监所说:“我们不能永远依靠国外藏家,中国藏家才是我们努力培养和争取的。”

中国藏家的实力在这两个交易平台上彰显无遗,甚至令人忘却了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然而,某画廊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经济稳步上升,才会出现这样一批藏家。他们在买进那些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作品时,眼睛都不眨一下。然而,在上海当代艺术展上,就能直接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多大了。老外们只知道上海有个当代艺术展,而不清楚艺博会。去年9月,正值金融危机的当口,但很多老外早已把来上海写进了行程,不得不来。今年很多老外就取消行程了。”

文化差异成次因

在上海同时举办的两个艺术展览,为何中国藏家更青睐于艺博会呢?除了上海当代邀请的客户名单以海外藏家为主外,中国藏家的文化审美取向也是一个原因。

艺博会作为一次很全面的艺术博览会,已经举办了13年,在国内乃至亚洲都有相当的人气。它所展现的作品几乎照顾到方方面面——艺术爱好者、收藏入门者、藏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画廊推出的作品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相比之下,上海当代依然存在“前卫到看不懂”的问题,而且装置影像偏多——国内藏家还没有收藏装置影像的习惯。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的上海当代艺术展上,卖得最好的是台湾宝胜画廊推出的李善单的作品,全部售出。他的作品无论是油画《黑白》、《图腾能量》,还是雕塑《无相自在》、《腾》中“龙”的形象,都结合了中华文化、佛教文化,非常贴合东方人的文化心理。

此外,华氏画廊在上海当代中推出的徐冰的书法系列作品、长征空间推出的展望的不锈钢“太湖石”也都隐隐流露出传统文化的气息,被华人藏家购买。(记者 王健慧 齐琦)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