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品现身市场专家:三个标准判断收藏价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03-16]
精仿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
日前,广天藏品联手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成功精仿了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而它的原作在香港拍卖已5072万元成交,创下了当时雍正粉彩的最新纪录。对此,收藏者爱新觉罗·兆基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仿的东西毕竟是新的,不能与旧时器物的自然美相提并论,但给了收藏者们安慰。”爱新觉罗·兆基先生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孙字辈,又是一名书法家和收藏家;除了收藏家族字画,他对高仿宫廷瓷器也有很大兴趣:“如果拿着画册对照,能有点相同感觉,有点回忆,那也就值得收藏了。”
精仿品可给普通收藏者安慰
爱新觉罗· 兆基先生是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孙字辈,是满族正黄旗人。清皇室家族中出有不少名人大师及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 兆基先生也是其中一位。同时他还是中国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几十年来,他精心收藏着祖宗留存下来的字画,对宫廷中保存的瓷器珍品甚为偏爱。
10多年前,爱新觉罗·兆基先生与姑姑到景德镇仿烧了几十件家族的瓷器,以景德镇的瓷土为原料,自己绘画,落自己的名款,常伴身边作为把玩和追忆。
因为曾有仿旧物以寄新思的想法,他对精仿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的出现感到意外而惊喜:“大多数珍品都保存在博物馆中,而且存世仅有一两件,精仿如能体现当时的状态,也算是给收藏者一点安慰。”
鼓励系列高仿提供完整收藏
在看到这件精仿品后,爱新觉罗· 兆基先生较为满意,认为虽然是新的、利用了科学手段的产物,不能与旧时器物的自然美相提并论;但作者敢于尝试,学古人精神,让收藏者看到数百年前的东西,已属难得。
近几年,收藏市场上出现各种高仿品、精仿品,行内看法各不相同,有的收藏者认为凡是仿的就没有收藏意义。爱新觉罗·兆基先生却有不同观点,认为随着收藏市场的兴起,书画、瓷器作假、仿冒泛滥成灾,收藏者难辨真假,无所适从;如果高仿品能达到3个标准,就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一是高仿者要有高的技艺水平,最好是名家之作,如启功的“仿宋人山水笔墨”也很有价值;二是要明确器物是高仿品,不可混淆收藏者的视听;三是价格不高,应该定为大多数收藏者能接受的价格。
“最重要的是高仿品的工艺要达到原物的时代精神。”爱新觉罗·兆基先生表示。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