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完整明代窑场遗存在津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9-01-08



考古发掘现场

  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考古获重要发现

  从市文物部门获悉,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的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武清区青坨遗址发现保存非常完整的明代窑场遗存。

  对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文物的全面考古调查,从2007年6月开始,共发现10处古代遗址;目前已完成武清区周立营、青坨、南刘庄,北辰区双口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古墓葬8座,窑址2处,出土青花瓷器、酱釉瓷器、陶器和银、铜饰件等各类文物百余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代武清青坨遗址以陶窑为中心,周围分布有制坯场、晾坯场、排水沟、蓄水池等相关重要遗迹,组成一个功能基本完备的窑场体系。参加现场工作的考古人员甘才超介绍,从出土遗物推断,该窑场为制瓦作业区。考古专家陈雍认为,此次考古发掘首次揭露出天津地区功能完备的古代窑场,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在国内同类考古发掘中是不多见的。在该遗址另外区域还清理了明清时期墓葬3座,出土器物有瓷碗、瓷盘、陶盆、银饰及铜钱等各类文物。

  另外,在武清区周立营遗址还发现元代窑址1处,该窑为圆形,窑室直径近3米,下部结构非常清晰完备,窑室、窑壁、窑床、窑门、烟道、操作间等结构均保存完好。在窑壁外部填土中还出土了较为精美的黑釉瓷碗等文物。根据窑室内出土的尚未烧造的泥制瓦坯判断,该窑址为元代烧瓦窑。

  青坨遗址和周立营遗址毗邻,遗址中心区域年代分布较为集中,均为元代至明代;且分别发现了烧制不同规制建筑材料的元代窑址和明代窑址,如此集中的分布密度,说明此处至少在元明时期应该为该地区重要的建筑材料烧制区。这次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当时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