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福建发现神秘古墓 墓中主人可能是建文帝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12-01
秋雨季节,美丽的上金贝笼罩在一片雨雾烟岚中,弥漫着迷幻般的气氛。一座历史悠久的神秘古墓,更为之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闽东畲寨上金贝位于宁德蕉城金涵乡,共80户300多人口。今年初,一位当地干部在规划上金贝旅游线路时,发现了这座规格超乎寻常的古墓。

  2月3日,省文博专家、原省博物馆副馆长王振镛率队前来展开考古调查。历时6天探研,专家们初步确认,上金贝古墓造于元末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奇特的僧人墓。

  墓主人是谁?

  一直参与古墓研究的宁德市方志委副主任王道亨告诉记者,上金贝古墓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此墓形制奇、墓刻落款奇。

  所谓形制奇,第一,僧人去世后一般建塔不建墓,此墓却标示为“塔”,这十分奇怪。第二,墓的整体宏伟壮观,格局非同一般,三层六阔的墓坪,处处体现出一种缩小了的皇家气派。第三,墓的各种构件精致豪华,弧形条石砌为高大圆拱,更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显然不是寻常和尚所能够拥有的,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至于墓刻落款奇,该墓舍利塔墓刻落款为“御赐金襕佛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但没有镌刻朝代和纪年。对此,王振镛的解读是:“圆明”是“明朝和功德圆满”之意,谁的功德最圆满?当然是皇帝(指朱元璋)。“第三代”是孙辈之意,与“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暗合”。“沧海”是法号,暗喻神州一统的帝王心理。“珠”是俗家名字的后一字,是“墓主姓朱”的隐喻。而朝代、纪年的有意空缺,恰恰印证了墓主人不能告人的特殊而神秘的身世。鉴于此,王振镛认为,该古墓有可能就是600多年来史学家苦苦寻找的明朝建文帝的陵寝。

  建文帝出逃之谜

  墓主人是建文帝?这是事实吗?宁德市上金贝古墓暨金鄁古寺研究小组成员、宁德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钟亮说,由于历史原因,此墓已起码被盗3次以上,整个墓室空空如也。研究小组希望通过研究古墓与古寺,寻找建文帝由浙入闽的证据,寻找建文帝隐居金鄁寺的证据,以证明古墓墓主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陵寢。研究小组决定把建文帝的逃亡路线问题作为研究方向。

  王道亨说,研究小组把目标锁定在《续修四库全书》这部鸿篇巨著上,另辟蹊径从《史部·别史类》下手。他们在浙江找到了《罪惟录》《致身录》《从亡随笔》原文,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明末清初大史学家查继佐应是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建文帝下落问题的学者,他列举了当时23种关于建文帝行踪的传说。历代专家学者只论述及21种,独缺漏了两种,而这两种偏偏都与福建有关。

  建文帝从哪里逃出来?《致身录》云“大内火起,帝从鬼门遁去,从者22人。”鬼门在当时的南京城光华门内,可以从水路直通神乐观。研究小组比较赞成此种说法,理由有二:一是“鬼门”直通秦淮河,可达神乐观,神乐观位于当时的南京城东南方向,是当时的南京城外交通最便利之处。二是从近年南京城城建挖掘时发现的多处地下涵洞(即明皇城下水道,也即史书上所说之“鬼门”),为其从“鬼门”南逃之说提供了依据。

  建文帝逃亡线路求证

  建文帝沿途经过哪里?专家们比较认同从神乐观直接逃至浙江浦江县郑义门的说法。研究小组一行7人,专门拜访了郑义门郑氏研究会以及与此有关的兰溪市皇回山皇回寺。清代修的《浦江县市》《兰溪县志》均有记载建文帝在郑义门及皇回寺隐跸事。

  经过多方考证,研究小组认为,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庭教师即是朱元璋四大谋臣之一的宋濂。郑氏第二十六代孙郑洽就是伴随建文帝出逃的22名近臣之一,建文帝会到郑义门与皇回寺,实与此人有关。郑洽终身追随建文帝,矢志不移,最后客死他乡。建文帝在郑义门时,曾遭乡人陈忠举报,郑宅因而遭3000多名御林军和锦衣卫搜查,建文帝被藏于结满蛛网的枯井内,躲过一劫。由郑义门转移到皇回寺,可能与此有关。

  凡此种种,研究小组认定,建文帝从“鬼门”突围,离开南京城后,第一站(即第一个停驻点)应在神乐观。从神乐观出发,乘船沿胭脂河南下,到达溧水后,改走陆路。经溧阳沿官道入浙,到达浦江县郑宅镇郑义门。

  建文帝入闽之说

  从浙西外调回来后,研究小组又倾尽全力,查找《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终于在《别史类·罪惟录》中查找到了两条重要线索,这可是此前明史专家们绝少提起的重要线索。《罪惟录·建文逸事》中记载:“一云,帝削发于淮清桥,从太平门乘马出历池州,渡浙江,投义门郑氏……旬日去之,如余姚石梁王氏。历温州,入闽。”“一云,建文帝携一子至浦江郑氏家,后又纳一妾,生四子,……而帝左腋有痣,初别郑氏时,留龙纲为记,走住福州雷峰寺(疑为雪峰寺之笔误)。三保下洋遇之,泣拜于地,为之摩足。帝微嘱三保举事,泣对不能,别去后,徙广东某寺。”可见,建文帝一行是沿着余姚、温州一线,由浙入闽的。

  对上述两种逃往福建的说法,研究小组决定以研究“由温州入闽”一说为主。“由温州入闽”,第一站应是原福宁县劝儒乡地界(今福鼎市地界)。据福鼎市与蕉城区两地的家谱与口碑资料,原福宁县劝儒乡与宁德县(今蕉城区)境内的昭明寺、国兴寺、祭山寺、龟山寺,在永乐年间,被朝廷派兵焚毁,和尚悉数被杀。蕉城区金涵乡一带群众作证说,多年来,不断有文物贩子从金涵乡一带收购走金佛、玉碗、玉箸以及刻有“大内御用”字样的端砚等,还有刻在金鄁古寺后水井井壁上的“蒙泉,住山仓海作”等遗墨。

  王道亨充满信心地说,为了查清“由温州入闽”以及“由福宁至宁德”这两个课题,研究小组将进一步搜寻线索,寻求物证,相信笼罩在上金贝古墓上的神秘历史面纱终将被揭开。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