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内蒙古发现清代《节庆礼佛图卷》 为中国首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11-14
  以中央财政、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和盟市旗县财政出资1600多万元、历时一年的内蒙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普查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555处,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并收集到珍贵的清代蒙古族《节庆礼佛长卷》。

  在新确定的文物点中,原伊克昭盟公署办公旧址、牙克石市境内的1905年中东铁路遗址等已报请自治区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普查设备配置标准,自治区文化厅会同财政厅为各盟市、旗县普查队配发了电脑、相机、GPS卫星定位仪、激光测距仪等文物普查基本装备。据介绍,目前全区各盟市和大部分旗县都成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且把普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在本次文物普查中,呼和浩特博物馆在民间收集到一批珍贵的清代蒙古族《节庆礼佛图卷》。这批蒙古贵族礼佛图画被分装在4个大画框里面,总长1.2米,宽1.5米,描绘了清代浩浩荡荡的礼佛游行队伍,其中有各种僧俗人物数百个,还有众多的车辆、旗幡、伞盖、佛像等。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蒙古贵族巨幅礼佛游行长卷,对于研究清代蒙古贵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这部长卷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导图,描绘由10余位头戴神怪面具的僧人组成的舞蹈队,在他们周围,绘有击鼓、吹螺、吹号的许多僧人,场面浩大而热闹。第二部分是重要人物乘坐红色的马车出场,从他们的服装、发式、冠帽上看,应是蒙古贵族人士及其家眷和随行人员,在一辆又一辆的红马车两边,是举着旗幡伞盖的侍从人员。第三部分是后队的僧俗人员以及城邑中的平民百姓和围观人员,他们服装各异,有的步行、有的骑马或坐小车,很有生活气息。

  据悉,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对这些古画进行修整并展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