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巫山县考古又发现20座墓葬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4-07]
三峡库区巫山县在近期的考古调查中又发现墓葬20座,目前进一步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局获悉,巫山县在完成2007年国家规划的文物保护面积之外又争取了30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并从3月15日开始进场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墓地20座,已清理了17座,出土文物20余件,完成发掘面积800余平方米。其中在14号明代墓葬中,发掘出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碗1个,在9号明代墓中发掘出瓜棱壶1个,考古专家初步推测此壶可能出自唐宋年间,对大溪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正待发掘的15、16、17号墓为三墓相连,分属汉代、六朝、明代。
考古专家指出,就目前已发现的墓葬及文物判断,此次发掘将对进一步研究大溪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此次考古的田野发掘工作将于4月底完成,资料整理在6月中旬完成。
自启动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以来,巫山县作为三峡库区文物淹没搬迁、抢救保护的重点县之一,涉及淹没、迁建区文物点168处,其中地下文物96处,地面文物72处。累积完成勘探面积253.18万平方米,发掘面积
17.68万平方米,抢救出土文物近3万件。其中,大溪遗址、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等10个项目被评为“重庆库区十大考古发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