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价格涨了两千倍” 谁在炒中国当代艺术?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2-16
这两年,中国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疯狂升值,两年来,它们的拍卖价格就和小杰克种下的魔豆一般不停地往云里钻,其飙升程度远远超过股市和基金……

当代艺术的“价格魔豆”

“价格涨了两千倍”

2007年年底,中国当代艺术热引起了许多国际权威媒体的关注,美国的《时代》《名利场》《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纷纷做了重点报道。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撰文说,这些艺术品里的一流作品价格涨了两千倍;而二三流的作品,5年前一万美元就是令人羡慕的高价,如今,开口十万美元恐怕对方不见得抬起眼皮。

经历这几年拍卖槌的敲打,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身价已直追安迪·沃霍尔、达米安·赫斯特这样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大家。定居纽约的蔡国强《为龙年所作的计划No.3》2004年秋拍出95.4万元人民币;到2007年11月,他的作品《APEC景观焰火表演14幅草图》拍出了7424.75万港元。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兄妹》2004年拍出44.52万人民币,而《血缘同志第120号》2006年拍出97.2万美元;《家庭肖像》2007年以496.9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曾梵志1991年初次卖画,要价2000元人民币,对方付给他2000美元,吓他一大跳。到2005年春,他的一幅《协和医院三联画》拍出114万港币,2007年秋,另一幅同名画作拍出了570万美元(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

曾在圆明园画家村里晃悠的方力钧1989年第一次卖画,每张100元兑换券;1992年,他把几张素描“批发”了4500美元,2007年11月,他的《系列2,No.6》以407.3万美元成交……

价格一飞冲天,至少带来两个直接效应:其一、从作品数量、画廊数量、展览数量、拍卖场次、媒体曝光率、艺术投资额上说,直接促成了一派芝麻开花的兴盛景象,新出道艺术家如过江之鲫,新开张画廊如雨后蘑菇,新涌进的收藏家、投资者,还有公众惊羡的眼球更是“乌泱乌泱”,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在西方国家,银行、证交所、基金会、大饭店,乃至高档用餐场所和俱乐部,在购买艺术作品装点门面上都非常舍得花钱,过去国内很少听说有谁跟风。但前年,川菜连锁企业俏江南的女老板在留学西方的设计师儿子启蒙下,以2200万元人民币价格拍得刘晓东的《三峡新移民》,准备用来装饰会所。此后,在越来越多的高档宾馆与演出、娱乐场所,我们都开始看到有水准的当代艺术作品。如果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和机构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潜力更加无可限量。

其二,这两年,只要谈及中国当代艺术或艺术家,不管圈里圈外人,英美媒体抑或国内报章,简直没有不开篇就谈钱的。

艺术本风雅之事,谈钱——而且是破题就谈钱,多少有点煞风景,但中国当代艺术似乎例外,孔方兄不光是“腻”在作品标签上,简直就滚烫地直接烙在了画布上。不少原本在公共视野甚至艺术圈里默默无名的艺术家“十年苦画无人晓,一拍成名天下知”,知什么?不是知道其作品的艺术内涵,而是知道他的作品卖了个令人咋舌的天价。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