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多万元买教训 百万田黄石变两万绿泥石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1-18]
“半个月间,136.5万元买的‘田黄’变成了2万元的加色绿泥石。”看到本报的“古玩打假系列”报道,读者吴志国很心疼地说。
2005年底,寿山田黄石均价达4000元/克,而目前则达8000元/克,精品寿山田黄更贵。
价格的上涨使市场上出现不少假冒田黄,除了绿泥石,造假者还用坑头石、黄冻石、杜陵石等加工仿冒田黄石;更有“专业”者以炭火炙烤加藤黄染色或用炸药水加草酸泡造假田黄。
■130多万元买来的教训
吴志国是浙江义乌人,他喜欢青田石和寿山石,跟田黄打交道已有17个年头了。“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吴志国说,去年12月24日中午他接到一个朋友电话得知杭州某玩家手中有一块田黄石,26日中午就凑了250万元现金到杭州。
“自己‘把手’过的石头中,没一块像这样漂亮的。”吴志国说,整块石头表皮稍呈黑色,十分通透,黄色纯正。“萝卜纹、红筋明显,质地细腻,油色十分到位。”更令他高兴的是,石头主人说急需脱手,开价只要210万元。吴还特地请杭州本地一位资深藏友一起辨石。
“我们都认为没有问题,而且价格很便宜。”吴先生算过一笔账:这样品质的田黄目前市价至少6000元/克,剔除野石、杂质后以500克计,总价超过300万元。几番讨价后,吴先生以136.5万元买下这块石头。
“许多人都觉得我拣了漏。”吴说,但随后的鉴定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今年1月8日,浙江权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结论分析,这块石头材质与田黄石的谱线显示相差很远,与绿泥石非常接近。记者亦找到一位行内人士掌眼,该人士说,这块石头实属造假,细裂处甚至还有染色时沉积的藤黄颜料。它的市场参考价2万元。
136.5万,在买进石头后的第13天变成了2万元,吴先生一时很难平静。
■和田黄造假人面对面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因为有福(福建)、寿(寿山)、富(田)、贵(黄)的寓意而被收藏界称为“万石之王”,在清代部分时期,田黄甚至只为宫廷专用,称为“帝黄”。
因为利润,造假者蜂拥。1月9日,记者约见了一位曾多次造假田黄石的行内人士余先生,了解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造假手法。
“地摊上看到的薄意雕田黄多数都是假的。”余先生说,这些人一般都用环氧树脂和胶水拌石粉涂在石头表面冒充石皮,多以薄意的形态出现,皮色或黑、灰或土黄。“造的石皮和真品对比色过强、不自然,容易鉴别。”他说,效果较好且常用的手法就是将仿田黄的材料琢磨成卵形,放在干杏仁水中长时间沸煮后染色。这种手法煮石、烤石、染石的次数越多就越像,但用小刀一刮就可见表里不一。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染色,一般都需要藤黄来最后染色。”余先生说,仔细查看石头的裂痕处有无颜色堆积、沉积即可。“单纯加色染色的方法容易鉴别,如果用石性和田黄类似的石头再经上述几种方法加工,其可辨度就较低。”余先生给出几种石头和田黄石的主要鉴别点:
坑头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
黄冻石:石头太通透且没有萝卜纹;
杜陵石:石内往往含细点,敲之有金石之声;
鹿目:有红褐色透出,且没有萝卜丝;
善伯:强光下可见石内有金属细沙点,闪闪发光,还有粉白色的色块,像碎花生,叫做花生糕;
碓下黄:石内有粉黄点;连江黄:燥而易裂,有数量多的条纹,叫九重纹,下刀很脆,石粉成颗粒状;
牛蛋:石内含沙点,没有萝卜丝,质粗。
■田黄投资要谨慎再谨慎
此前,记者也采访过田黄的收藏大家王敬之先生和田黄藏友鲍坤杰,他们和省收藏协会的专家意见一致,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对高金购买田黄的行为要慎之又慎。
鲍坤杰说,目前比较多的玩家一般都用石形卵状、石质湿润、基黄石色、有无石皮、萝卜纹理、红筋格纹等几个方面来判断,但随着造假者水平和认知度的提高,光靠这几个方面已经无法准确断定,特别是田黄原石。“更多的时候,判断力来自对田黄的综合认识。”他认为,刚入门的玩家不可能在两三年内就具备这样的知识。
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王玉建议,普通藏友不要重金收藏田黄石。他说,寿山田黄的确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因为其石性的特殊,从古至今,很多书画大家都喜欢田黄;但目前频频出现的仿造水平高的石头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不要说普通玩家,就是专业人员也会频繁走眼。“如果是重金投资收藏,务必多请专家过眼,不要以拣漏心态过快出手。” (鲍亚飞)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