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学会与古玩商打交道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12-31
学会与古玩商打交道
                              伏 名
  有人形容目前的古董市场是:"一半工艺一半假,别无菁物皆拉杂。"而古董市场上做小生意的经商户也是形形色色。

  以入市为业的小经营者
  农民大军已成为新一轮"古"市的主力,他们能吃苦,奔波劳碌,风餐露宿,赚钱无论多少,只要有赚头就做。他们的商品多是些古代或近代的民间用品,其中混杂不少年代难辨的工艺品,开价并不算高,几元、几十元的生意都做。一般来说,一个月几百元的薄利尚可维持。

  在他们的摊位前驻足观望者多为民间古董爱好者,多数是图便宜,也有向境外馈赠礼品的小买家。由于是小生意,价格上下相差不大,故成交率颇佳,买卖双方不伤和气。当然,藏家或艺术家对这些小碗碟、小杂件看不上眼,因其品位不高,难登大雅之堂。

  这些小地摊只可走马观花,切勿牵连过多或乱留地址,否则极易招惹麻烦。一天,笔者途经一湖南来的老农民的摊位前,见其年老,言语迟钝,摆着几件虽然档次不高但确系真品的东西,便一时不慎留下名片。次日,该老农伙同另一人突然登门,大包、小包摆了一地,硬是赖着不肯走,非要我买他的东西。当笔者不愿花冤枉钱让他们离开时。老农竟哭丧着脸说:"活不下去了,照顾照吧。"简直令人哭笑不得。这些小生意人的串连本领很强,只要有一人知道买家的地址,一批人就会粘上来,登门兜售一些毫无收藏价值的东西,不仅令人大伤脑筋,而且极不安全。

  走南闯北的经销商

  这类人有小资本,且身有长技,或琢玉或制砚,一技在手,有固定客户,相对收入稳定,比较注重个人声誉,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类人能按客户的要求供货,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一位琢玉工匠能及时调整产品思路,时而玉佛,时而颇具抽象化的随形玉器,随行就市,选材考究,制作细腻,拥有不少客户,生意也越做越大。

  一位家居苏北腹地的古董商,因儿子在省城上大学,常来探视,顺便带些古董销售,以贴补家用。东西货真价实,价格亦好商量,买卖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些生意人撇开赚钱的因素不谈,应当说比较循规蹈矩,属于可交者之列。当然他们仍把获利看作第一位,亏本生意是不会做的。他们懂得与人相处,互利互惠。他们之中有的人甚至较大幅度地让利销售,保持商品流通与个人信誉,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这些人是农民中较有眼光且会做生意的佼佼者,在小农经济向商品社会的转化中起到带头羊的作用。

  居家经营的坐地商

  居家经营,已成为许多古董经营者的一大经营方式,居家生意无房租、税收之累,只要眼力好,有货源,有销路,无论生意大小,包管只赚不赔。这类人头脑灵活、眼光独到,一件货一眼望去,其年份与市场价值便可估出,经营古董自然得天独厚,左右逢源。

  李先生几年前下岗在家,凭借十几年来铲地皮练就的火眼金睛做起了无店铺的古董生意。由于眼力好,上上下下路子活分,收入颇丰。一次,他在农村购到一组翡翠佩件,最后卖出两万多元的高价。王先生长年从事老红木家具的收藏,兼之自己有一手上佳的木工手艺,收购、修复、转卖,居然获利不菲。这些居家交易古董者,大多眼力好,公平交易,愿买愿卖,在古玩圈中信誉颇好,对那些入市不久屡买屡亏的文人颇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无形的赏玩、交易圈。其中有人对老客户实行"先赏后买"的优惠政策,对一些拿不准的古玩允许客户先拿去观赏、鉴定,然后再谈价钱。这一招很灵,实际上是承袭了历史上北京琉璃厂的惯常做法,十分诱人。

  待价而沽的集藏户

  比较上档次的古董,在古董爱好者手中持有一二件已属难得。对于大多数局外人来说,也许一辈子也难拥有一件珍品,集藏户则不然。这里所说的集藏户,是指一个地区集散户于一家的古董集藏中心。一个农民,当他发现一件较有价值的古董,一般情况下他会选择就地兑现捞现钱,于是古董便多流向当地的集藏户。这些集藏户较有眼光,也有一些闲散资金,平日四处搜求,以期待价而沽。

  吴先生出身名门,家中有一些祖传的书画、文玩,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处处留心,又陆续集藏一些,家中摆设颇丰。近几年兴起建房、购房热,吴先生是个文人,何来大宗资金,只得忍痛割爱,以免拀襟之忧。如果古玩出自吴先生这类老户之手,一般不会太假,即使出现赝品也可能是老仿,购其藏品不致全军覆没,有时运气好也可能碰上精品。当然,也有大搞赝品的集藏户。这类人往往在通读几本收藏类书籍以后,凭着一知半解便贸然入市,且牛气冲天,看见新奇之物就冲动,有时即使心中隐隐有可能受骗的感觉,但由于货主的鼓动,可有人从中误导,更重要的是本人博彩心理作祟,生怕错失良机,总想捡个漏儿,因此屡屡被套。在这类集藏户手中买东西绝对讨不到好果子吃。

  广找门路的宰客者

  走入"古"市,一百元说成"一块"钱,一千元说成"十块"钱,仿佛钱不值钱。买主花上数百元,数千元不在话下。有利可图且获利不菲,使古玩市场这方领地混入了形形色色的骗子手。他们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伺机兜售新出炉的赝品。由于赝品花样翻新,而文人多忙于公私事务,难得练摊长眼,故往往入其圈套。

  沈某、袁某常常跑江西瓷器小贩租住的小旅馆,一旦发现新仿或几可乱真的赝品,便压低价格买下,再奔走于爱好古董的文人家中兜售。由于二人预先策划,配合默契,往往奏效。一旦得手,便分散隐去。有时被受骗买主找到,他们立马变成一副无赖嘴脸,任人唾骂任人嫌,只要手中骗到钱。

  目前,有不少城市骗子与农村骗子联手,利用乡村的特定环境制造骗术。一天,南京郊县二农民带买主下乡,在一建筑工地的工棚中出示他们自称刚挖出来的玉器、瓷器,漫天要价,买主细细观察,皆为制作粗糙、质地低劣的新货。这些东西在产地三五十元便可买到。如果碰上新手,一旦打眼买下,协商退货几乎不可能,有时反而会受到这伙人的辱骂、恐吓。因此,对于那些编造故事甚至赌咒发誓兜售古董的人,千万不可轻信,即使是到实地考察也会是处处陷阱。防范办法便是捂紧自己的口袋,不让他们有可乘之机。除此以外,真假混杂也是他们的常用手法,真的是垃圾货,假的是高档品,以假乱真,引人入瓮。

  敬告古董爱好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朋友们,逛"古"市千万要小心,多看少伸手,一见胜百闻,百见免受骗。可以交几位信誉好,人实在的古董商,多交谈多求教,看透门道、摸熟行情以后再稳步投入。初入市时不妨小试身手,小投资,看看效果如何,再逐步投入;战线不宜拉得过长,专其一二门类,练目数年,方可入市。自古以来,古董因其利大而制假不断,赝品层出不穷,不知多少文人学士误堕其中。当然,喝凉水也是难免的,如果你的藏品七成真,三成假也属正常。真正的火眼金睛、一眼识宝且永不上当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一切需谨慎从事。

资料来源:嘉德在线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