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天津考古发现清代大沽海神庙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8-01-02
记者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日在原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旧址考古发现大沽海神庙遗址,并出土清代御制海神庙汉白玉石碑等一批重要文物。

据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部部长盛立双介绍,大沽海神庙遗址位于原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旧址,即今天的天津船厂内。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清代海神庙甬道、山门、西配殿、御制碑亭及围墙建筑基址等遗存,出土文物包括清代御制海神庙汉白玉石碑1通、柱顶石5个,其它重要石质建筑构建若干,同时还出土大量清代黄绿琉璃筒瓦、板瓦、瓦当,带有“永通窑造”戳记的铭文砖和少量清代青花瓷片等。

考古专家介绍说,据文献资料记载,1695年,康熙视察大沽,修建此庙,题写御制海神庙碑记,并御题“敕建大沽口海神庙”匾。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五位皇帝也都先后对海神庙题赐匾额与楹联。1922年,海神庙观音阁失火,大庙化为灰烬,遂成遗址。

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主任岳宏认为,大沽海神庙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祭祀海神的功能使其成为天津地区重要的古代庙宇,更成为大沽地区的地标性建筑。通过初步考古发掘发现的海神庙建筑遗存,使文献中记载的大沽海神庙得到了确认并成为信史。

据了解,通过在大沽海神庙遗址西北侧的初步考古勘探,还发现大沽船坞乙坞与丙坞遗存。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始建于清光绪六年,自1880年始至1886年,大沽船坞先后共兴建甲、乙、丙、丁、戊5个船坞与2个土坞。考古专家表示,乙坞与丙坞的考古发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整体保护与展示提供了确凿的资料。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