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在展示衮服复制品

南京云锦研究所对外展示新复制成功的两件明定陵出土丝织文物
1958年9月6日,新华社向世界播发了一条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周围塞满了金银玉器和罗纱织锦……遗憾的是,这批国宝在出土后迅速失去了其原来的鲜艳和光泽。昨日(23日),当年明定陵出土的“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和“红八宝四合支纹交领中单”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历经3年复制成功,运往北京。
两件分别是“礼服”和“衬衫”
在云锦研究所,名叫“红八宝四合支纹交领中单”皇袍没有袖子,皇袍上有一些蝙蝠、云纹、如意等组成的“八宝”图案。“这件衣服穿在皇帝的外衣和内衣之间,类似于现在人穿的衬衫。”南京云锦研究所总工办主任张洪宝表示。
“另一件‘皇袍’可以说是礼服了!”张洪宝接着展示了“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这件皇袍以红色为底色,黄、蓝、绿、白各种色彩点缀。皇袍图案众多,共有卍字279个,寿字256个、字符均为金线织成,还有蝙蝠301个、如意纹271个,寓意“福寿万代”,前襟和后背有12个团龙,龙身均为翠绿色,由孔雀翠羽织成,整件衮服华丽夺目。
复制比明代织师少用了10年
“我们复制了3年,历史上,根据衮服小襟上绣字及绢书标签题字,衮服从织造到收入内库的时间为13年。”南京云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英说。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南京云锦研究所承接了国家文物局的复制任务。3年前,研究所接到这两件皇袍的复制任务。“当时出土衮服已严重风化,呈咖啡色,手一碰便掉下一摊粉末。”云锦所技术设计部主任杨玉柱表示,更麻烦的是,12条团龙中只能看到3条。为还原衮服原来的样式,他们查找了大量资料并研读考古报告,经过6次专家论证才破解了纹饰和颜色之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