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向家坝水库淹没区考古获重大发现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12-2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宣布,该院在12月联合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文物进行的第五次复查中,获得重大考 古成果,其中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两处巴蜀墓地的发现尤为重要。
向家坝水库是中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淹没区位于四川省屏山县和云南省绥江县及水富县境内,其中库区在屏山县境内长约93公里,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介绍,该院10多年来已对向家坝库区进行过5次文物调查,共发现叫化岩遗址、斑竹林遗址、东义庙遗址、桥沟头遗址、平夷长官史司遗址等5处古遗址和38处古墓葬,总面积近10.8万平方米,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至商、周、两汉、元、明、清代。
“其中叫化岩遗址最为重要。”高大伦说,“叫化岩遗址位于屏山县楼东乡田坝村,地处金沙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之上,分布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第4层地层堆积包含有夹砂灰黑陶片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可以断定遗址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之间。”
高大伦表示,叫化岩遗址是川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川南地区填补了史前时代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新石器时代。
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赵殿增、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向称,在两处巴蜀墓地中出土了铜斤、半两钱等文物,表明南移蜀民完整保存着巴蜀特点,这为研究秦灭巴蜀后的蜀人南迁路线提供了新的物证。
高大伦说:“向家坝库区是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如果50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充分揭露,将会是继三峡考古之后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考古工程。”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