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当代瓷器收藏要睁大眼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7-05
  近年来,景德镇当代瓷器在沪上的展出活动越来越频繁。据粗略统计,大大小小一年不下十多场,而且来的全都是名家,甚至是大师级的作品。面对如此众多的选择,沪上一些艺术爱好者反而感到有些迷惑:名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到底买谁的东西才有保值和增值的潜力?尽管人人都看好,当代艺术瓷器是只潜力股,但当名家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藏家的增长速度时,是否也一样潜伏着风险?
  大师为何满天飞
  本周在朵云轩展出的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展上,一位刚刚起步的藏家困惑地问道:“每次办展,都号称是大师作品的荟萃,看得人眼花缭乱,我们究竟可以信赖哪些大师?”
  据不完全统计,在景德镇仅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就有2万人。其中正教授和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就有130多位,省级大师就更多了。一位曾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组评委的专家说,他在第一届任期内评审的对象只有10个人,而第二届就达到了30多人。“越往后参评人数的递增趋势越明显,因为大师级别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艺术瓷创作者的身价。”
  一个业内人士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陶瓷工艺人员以前画的作品只卖1000元,那么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后同样的作品就可以卖一万元,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则可以卖十万元。所以每一次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都会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许多人想方设法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大师称号,导致了大师数量急速猛增。
  名家并不代表名作
  买大师作品是收藏的捷径,但大师、名家数量的急速猛增,并多少掺杂着鱼龙混杂的现象,难免让人有些担心。毕竟,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作品,一旦看走眼就会被套牢。
  有专家介绍,目前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传统派”和“学院派”。投资那些土生土长的传统派相对风险较小。因为这些人早在被评上省级或国家级艺术大师之前就已经被民间所公认。比如,王锡良、张松茂等,当然他们的价位也已经升至高位。在涉足新晋大师时一定要有自己的鉴赏力。毕竟名家并不等于名作,只有好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有些人哪怕今天没有大师称号,只要作品好也一定会成为明日大师。
  个性艺术才是潜力股
  有人形容当今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是一个跟风时代,谁的作品价高就跟谁跑,因此收藏时千万别只盯着作者名头,还要睁大眼睛去发现有个性、有创新的艺术家。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在这个名家辈出的年代,选择名气之外,一定要学会考察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一些中青年陶艺家也许目前价位不高,但一旦加上大师名头价格就刮目相看了。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