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姐妹俩》 王遵义 殷培华
收藏前沿——由一个展览引发的收藏话题
4月28日,“失踪的美术史记忆 王明贤当代艺术 + 收藏展”在位于丰联广场的“墙艺术馆 ”开幕,该展览一亮相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展出的作品多为中国“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以新中国美术为素材创作的近50件作品,以及近 20 年来抢救性收藏新中国美术的原作和历史资料,呈现了被遗忘的非常时期的美术,将使观众发现一个特殊的艺术世界。
王明贤:填补空白的美术家
王明贤是中国著名的“文革”美术专家,其专著《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填补了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同时他又活跃于当代艺术界,参与和策划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建筑展览,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备委员会委员、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执行小组成员、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在20年前,在新中国美术史研究还未被人们重视的时候,王明贤就致力于新中国美术资料的收藏与研究。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中关村星期天市场、官园花鸟市场、红桥市场、报国寺市场都被他地毯式搜索过;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天津、延安等地的古玩市场也都光顾过,收集到数万件文革时期美术作品和资料。红卫兵美术是“文革”中最疯狂的艺术,也是“文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
“失踪”美术史:逐渐有迹可循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美术资料大部分被销毁,使那一个非常时期的美术史料几乎找不到踪迹。王明贤把早期红卫兵的油印小报、宣传画、漫画、插图、报头、徽章、旗帜等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作为首要的任务,并着重搜寻散失在民间的红卫兵美术报刊资料,如中央美术学院燎原兵团等10个组织主办的《美术战报》、中央美术学院革联红旗兵团主办的《红色美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东方红公社主办的《满江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井冈山兵团主办的《井冈山》等,还收集到很重要红卫兵美术原作,抢救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史料,使那一段失踪的美术史有迹可循。
他搜集到的红卫兵美术报刊和其他文革美术资料及原作,可以串起一条文革时期美术史的脉络,引起国际美术史界的关注。
“文革”时期作品:被遗忘的潜力股
近十几年来,可谓是全球文革美术收藏热。然而文革美术的研究,却是空前的惨淡,几乎没有文革美术研究专著出版,文革美术研究的论文也寥若晨星。这也是文革美术作品收藏混乱无序的一个原因。文革美术史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必不可少的一页。
近年来,有关文革时期的艺术品、美术作品多在地摊上以民间交流方式进行,在香港及国外拍卖市场中也有出现。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散在民间,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被毁灭,有的已经遗失,也有的未被发现,真正保留下来且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并不多。“这些被遗忘的东西应该进行整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已经有许多民间人士和王明贤一样开始了对这一时期作品的整理收集,但由于在市场未得到认可,因此它们并没有掀起收藏热潮。“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文革瓷’迟早会得到市场认可。”某拍卖行一位负责说,随着时代发展步伐的前进,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化将会重视,届时将会兴起新一轮的收藏热。
“这是一只被少数人关注,但却具有很大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对于“文革”时期的艺术品,业内人士进行了预测。
来源:北京晨报 (杨玉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