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凤翔发现黎元洪墨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4-09
凤翔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关西重镇,特别是辛亥革命至民国年间,凤翔在群雄割据、军阀混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于右任、冯玉祥、郭坚、党玉琨等曾经莅临凤翔,遗留了不少名人墨迹,其中凤翔县博物馆藏黎元洪的七言对联就是一例。
黎元洪书写七言对联纵167厘米,横38.5厘米。字心纵151厘米,横35厘米,纸本,字径15X16厘米。上联:文章唯读周秦汉,下联:儒术兼通天地人。下联左侧有黎元洪落款及钤仿汉阴文回文“黎元洪”印及阳文“宋卿”朱砂色印章各一枚。印面为正方形,4.8X4.8厘米。纸镶绫边装裱,天杆,地头等处略残,但字心完好无损,背面用牛皮纸衬裱。
黎元洪原名秉经,后改元洪,字宋卿,祖籍江西豫章(今南昌),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在海军服役,曾任广东水师千总,“广甲舰”二管轮等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张之洞,在湖北参与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武昌起义后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为副总统。
这副对联装裱采用晚清至民国年间普通书画常采用的纸镶绫边式,纸呈旧黄色,有自然风吹、日蚀、烟熏的痕迹。从背面对着太阳和灯光细看,笔迹墨痕清晰可辨,为一笔写成,无做作之痕迹。从黎元洪书写这副对联的内容,不难看出他崇尚周秦汉文,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推崇备至。书法以柳为根,参以颜法及气韵,用笔巧拙自如,行笔流畅而有法,结构开合而有度,中宫紧收茂密,四角舒展,不失为一件优秀的楷书杰作。(宝鸡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