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辽宁丹东凤凰山山城首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4-03
去年9—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丹东凤城市文物管理所对辽宁省高句丽遗址保护工程项目之一的凤凰山山城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
凤凰山山城位于凤城市东南约3.5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的东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城随山就势而建,由城门、城墙、天然屏障和附属设施组成,计有86段人工城墙和87段天然屏障,周长约16公里,占地约10余平方公里,是地处鸭绿江右岸规模最大的高句丽山城。
本次发掘重点对山城北段城墙沿线5个地点遗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了瞭望台遗址、1号门址及其北侧瓮城、2号门址及门内东侧道路、马面及其内侧哨所与漫道、北城墙局部段落上石砌柱洞等重要遗迹。
瞭望台遗址位于山城西北部,东距1号门址约150米,北距城墙约13米,因积石成丘,曾被认为是高句丽积石墓多次被盗。该建筑址坐北朝南,规模较大,由石砌高台主体建筑和附属阶梯组成。高台系四角用扇面形石,壁面用楔形石逐层水平砌筑的圆角长方形建筑,东西长约9.8米,南北宽约8.6米,残高约2.8米。阶梯位于高台南壁的中部,呈长方形,南北长3米,东西宽2.2米。整个建筑外围壁面砌筑规整,均选用楔形石叠砌,中间部分用梭形石相互逐层叠压砌筑。另外,在高台的四周散落有大量的高句丽时期的板瓦和筒瓦倒塌堆积。清理出的板瓦多为红色和红褐色,瓦头多为指捏压印纹,瓦尾平齐。正面为绳纹、素面或凹弦纹,内一般为布纹,规格一般长35厘米,宽25厘米。筒瓦多为红褐色,外一般为素面,内饰布纹。堆积中夹杂有木炭痕迹,由此推测该高台之上原应有使用瓦的大型木结构建筑,其始建时代应为魏晋时期。
1号门址位于山城北部人工墙中段地势最低山口处,是山城北部的主要城门。门址平面内外均呈束腰状“八”字形,方向15度。门道南北长约5.8米,东西宽约3.6米,两侧壁面已破坏无存,仅在门道入口处残存有局部铺设平板石的门道路面。入口西侧约2.5米处发现一长方形门础石,其上有人工打制的圆窝形门臼和方槽形门柱槽。门道内两侧城墙护壁地势较高,经对西侧清理,发现有一弧形石砌依护墩台,紧邻墩台南侧有一宽台阶式黄土路面呈弧形通向城墙顶部。
1号门址北侧发现有石材砌筑的折尺形瓮城墙。瓮门坐西朝东,有路面与1号门址门道相连。折尺形西段瓮城墙的南端与1号门址西侧门垛贴筑。整个瓮城墙砌筑方法较为粗糙,外部多为大小不等的平整块石相互叠压砌筑而成,中间填砌条石和碎石。在瓮城墙的内外壁均发现有三面石砌一面开放的半包围壁柱柱洞,其中西段瓮墙外壁有6个,内壁有3个,北段瓮墙外壁有9个,内壁有7个,另外在北段瓮墙内侧地面之南约1米处有与内壁7个石砌壁柱柱洞两两之间错位分布的6个柱洞。所有壁柱相邻柱洞之间的距离约2米。柱洞内堆积均不同程度发现有木炭残块。
1号门址砌筑石材多为楔形石和条形石,砌筑方法与高句丽其他石砌山城方法相似。在清理门道时亦发现了高句丽时期的门础石及五界格的莲花圆瓦当、高句丽铁镞和陶器残片等遗物,初步认定该门址为高句丽所建。发现瓮门遗迹砌筑石材少楔形石而多块石,其砌筑风格与高句丽山城总体砌筑方法和风格不同,结合该建筑遗址出土的较多的辽金时期的遗物,初步认定该瓮门可能为辽金时沿用该城址时所建。
2号门位于山城北城墙较东段葫芦沟沟顶平坦处。门址的东、西、北面为深谷,南侧为险峻的高山。门址平面呈“几”字形,方向15度。门道长4米,外口宽3米,现存墙体高约2.3米。门道两侧内壁墙体是由大小不等的平整块石相互叠压砌筑而成。清理时发现门道两侧有大量的木炭痕迹,且在门道东侧出土一穿有门钉的铁制门条,未发现门础石。门内侧紧依东段城墙内壁有一宽约2米,为黄土铺垫的斜坡状道路,其边缘砌筑一弧形石墙,该路面一直延伸至东城墙顶部。
该门址的砌筑风格与1号门址北侧瓮城墙的砌筑风格相似。从门址堆积地层出土的辽代瓷瓶、铁斧等遗物以及附近曾出土契丹文铜印等遗物分析,初步认定该门址可能为辽代沿用该城址时所开辟。
马面位于1号门址东侧约50米处,平面为长方形,南北宽5.7米,东西长7.5米,残高约3.7米。内壁与城墙连体错缝砌筑,外壁皆以楔形石逐层水平收分砌筑,中间填砌梭形石和碎石。每层收分5—10厘米。
哨所位于城墙内侧,与马面相对,与城墙贴筑,墙壁亦以楔形石围筑,壁面较规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约1.5米,东西长约2.25米,西墙宽1米,南墙宽0.55米。西南角有一宽0.6米的门道。
漫道位于哨所西侧,呈宽台阶斜坡式与城墙内壁“丁”字形相接,台阶边缘阶壁为1—2层的楔形石砌筑,中间填黄土或为略加修整的山皮,阶面较平整。漫道中部有3段宽台阶保存较好,台阶面用石头平铺。台阶宽2.2—3.8米,斜坡长2.9—9.3米。
该发掘地点不但清理出马面、哨所和漫道等重要遗迹,同时出土有五界格的高句丽时期的莲花纹圆瓦当、板瓦和筒瓦残片及铁镞等遗物,可见这些重要遗迹的时代与山城为同一时期始建。
北城墙局部段落上发现了矮小的女墙,在女墙内侧发现有连续分布的石砌柱洞近30个,柱洞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边长约25米,深0.5—1.2米。每两者相互间距1.5—1.7米。洞内填土堆积有木炭痕迹,底部发现有圆鼓形或平板础石。
此次凤凰山山城发掘发现的许多遗迹现象是以前高句丽山城从未发现过的,对于认识和了解高句丽中晚期山城形制结构及其建筑设施的布局和功能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李龙彬 华玉冰 崔丽萍)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