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德清发现“胡庆余典”石刻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2-07
  近日在德清县新市古镇发现一块珍贵石刻,石刻质地是青石,长100厘米,宽24厘米,厚9厘米,重50余公斤。正面楷书“胡庆余典,墙外界趾”,侧面楷书“北至南三弓五分”。书体阴刻,入石三分,有“馆阁体”之韵味,刻工高超,书法神韵流动。据考证,此界石为杭州晚清胡庆余堂老板、江南药王胡雪岩发迹后,在湖州府德清县新市镇置业所开当铺之界碑石,有一定的清末建筑石刻研究价值和研究胡雪岩之史料价值。
  新市乃京杭大运河边的千年古镇,运河穿境而过,发达的商贸与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使胡雪岩看中新市这个商贸重镇。晚清同治年间,在新市已有六家当铺的情况下,胡雪岩在新市唐宋老街北街购了约数千平方米的地块,建造开了“同益当”。此次发现的界碑在同益当北墙界。同益当规模宏大,石库铁包大门,封火墙高耸,天井有数百平方米,均用大规格青石板铺设。记者在45年前亲见其内厅柱子高大粗壮,楼木结实、密密麻麻。招牌黑漆,尺幅50厘米×25厘米,阳文鎏金书“同益当”,1999年被海宁人买走。后来(具体年代无考),南浔镇大老板刘氏,收购了“同益当”,改名“同昌当”。1938年农历九月十八(阳历11月份),日军扫荡新市镇,杀镇人100余人,由此“同昌当”倒闭,改名百乐市场,成为古镇新市一个娱乐场所,以赌博、打花会为主。
  1950年,“同昌当”正式成为新市戏院,以京戏为主,兼有昆剧、话剧。名演员六龄童、小毛宝等均在“同昌当”演过京戏。1964年,“同昌当”关闭,成为会场。1983年,“同昌当”主体古建筑拆除,建造新市电影院。2000年10月,附属建筑拆除,胡庆余典界碑石亦在拆除之列,但无人知晓。幸运的是,翌年初这批古旧石头有幸存放在新市镇古石料堆场,在几千吨古石中沉睡至今。近日古镇新市南区在从事古建筑修复中,清理使用古石,故被发现,重见天日。(信息来源:湖州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