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搅动150亿巨资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1-24]
佳士得香港公司,成交总额257243.691万元;香港苏富比,成交总额155278.982万元;中国嘉德,成交总额125632.815万元……”2006岁末,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大战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去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与往年不同,拍卖场次不是太多,走精品线路成为拍卖企业提升业绩的最大亮点。”中国嘉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00家拍企成交总额近150亿元
来自有关方面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绩达500万元以上的有100家企业,其中,业绩超过10亿元的拍企有4家,即佳士得香港公司、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及北京翰海;业绩在10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拍企有29家,这29家拍企主要分布在北京,其中,浙江1家,上海3家,天津1家,广州2家,江苏2家,辽宁1家;业绩在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拍企有77家。100家拍企共举办拍卖场次684场,总成交额近150亿元。
“对于中国的拍卖市场而言,仅艺术品拍卖这一项,100家拍卖公司就能拍出150亿元的成绩,的确是一个比较可观的业绩。但是,给国外有些国家的同行业比较起来,我认为这个业绩还可进一步挖掘。比如在拍品的价格上,有些拍品的价格仍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拍卖师郑少军说。
场次频繁精品难觅踪迹
纵观2006年中国拍市,举办艺术拍卖的企业不可谓不多。在2005年许多拍卖公司艺术品拍卖高调收官的影响下,不少拍企今年就已“奋不顾身”跃进了这个“大浴缸”。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在2006年全国至少有80家企业是新进入艺术品拍卖行业的。
“目前,有近千家拍卖公司都在进行艺术品拍卖,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大多数拍卖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举办拍卖会的场次过于频繁,而且拍品质量不高,导致拍卖业绩收效甚微。据我了解,有些拍卖公司几乎周周拍,还有的是十天一次大拍,三天一次小拍,而且拍品数量少,往往只有一二十件甚至几件拍品,每次拍卖业绩只有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精品艺术品在这些拍卖会上根本就难觅踪迹。”郑少军分析说。
他认为,拍卖公司举行频繁的拍卖会是一个极不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质量不高、把关不严等,导致低劣艺术品的市场流入,不仅得不到“热钱”的追捧,而且对公司今后的市场运作毫无益处。
走精品线路是拍企永恒定律
作为艺术品拍卖公司,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才能“名利”双收?
拍卖师李华东认为,拍卖公司在追求拍卖品数量的同时,走精品艺术品拍卖线路是提升拍卖公司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永恒定律。
“无论你的拍卖公司曾经有多大的名气,只要是几场拍卖会下来,没有真正的艺术精品,‘热钱’就会‘退潮’,拍卖公司名声就会被随之败坏。反之,有的新设立的拍卖公司,如北京就有几家这样的公司,他们虽然是2006年才成立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及那些老牌拍卖公司那样名声在外,但是,正因为他们走上了艺术品拍卖的精品之路,得到了各地藏家的追捧,其市场占有率和业绩骄人。”李华东说。
记者对一些拍企进行了电话抽查采访。在被采访的12家拍企中,均一致认为,拍卖会场次不在于多,走精品线路才是拍卖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定律,占被采访者的100%。
来源:江南都市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