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民窑瓷器怎么跑宫里去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1-16
有“官”字的瓷片是国宝
民窑瓷器怎么跑宫里去了
  一块瓷片的发现,再次点燃了整个考古队的热情——那是考古队员项坤鹏的探方里发现的一块刻有“官”字的瓷片。
  这块瓷片是一个盘子的底部,内刻两条精美的鱼和波涛的图纹。这个“双鱼图”是中国传统中象征吉祥的图案,不算稀奇,稀奇的是瓷片上刻着一个修长有力的“官”字。
  这个从大窑岙地明代地层中出现的“官”字,让这块瓷片成了独一无二的国宝——它是第一件证实明代宫廷的确在龙泉窑烧造过瓷器的实物证据。
  “在古代,一般人是不能私刻‘官’字的,只有官府才可以。这个‘官’字,证明它是跟宫廷有关的瓷器。”项坤鹏说,“这么多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在找它。原来,它就藏在大窑!”
  “不光是这个‘官’字,从它的制造工艺上来看,也比一般的民窑产品高档得多。你看,它的盘底足部上了釉,波涛纹也特别精美。”项坤鹏随手拿起一块普通瓷片,和“国宝”一对比,区别很明显。
  惊喜接二连三,在这块瓷片出土的同时,另外一块带有“皇家气息”的瓷片,也露面了。
  “五爪金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的语气显然有点急促。那是一个盘子底部的碎片,内底上刻着一条龙。由于盘子不完整,龙身已经残缺,但两只五个爪子的龙脚却清晰地留在上面。
  沈岳明向记者讲述起了关于龙泉窑和宫廷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直以来,龙泉窑被认为属于民窑系,但是关于它和宫廷关系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争论的原因起源于《大明会典·卷194》中“陶器”条述:“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这里的“饶、处等府”是指江西饶州府,就是景德镇;处州府则是现在的浙江龙泉一带。当时的一部分文献也称龙泉窑为“处窑”,龙泉青瓷为“处器”。
  这段话明确说明了当时宫廷曾派遣了官吏在龙泉烧制瓷器,但是这样的瓷器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除此之外,记录龙泉窑和宫廷关系的文献,几乎没有。
  为了证实这段记录,多少年来,学者们一直执著寻找能证明龙泉窑曾经“进宫”的实物证据。今天,它接二连三地在大窑里出现了。
  进宫了的龙泉窑是不是可以称为官窑了?“关于官窑的定义很清楚,它从建立到烧制直到打碎废品,都是完全由朝廷组织人员掌握,是一个非常独立私密的制作过程。但你看,这里的瓷器质量好的坏的都有,形式也各不相同,甚至主要以民窑产品为主,官窑的东西应该不会这么随便。”沈岳明说。
  那么,会不会是贡瓷?“贡瓷是从民窑产品中精选出质量上乘的,向宫廷进贡,但那件‘国宝’却刻有‘官’字,说明它是专门制作,而不是从民窑中挑选出来的,应该不是。”沈岳明答道。
  “既不是官窑,也不是贡窑,那么这些瓷片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呢?”记者追问,沈岳明不置可否,说:“这个推论不能随便下,还是要等20日召开专家论证会才会有定论。”
  那么,龙泉窑在漫漫的陶瓷史中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发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