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收藏势头挡不住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7-01-11]
一部黑色幽默的《疯狂的石头》电影在全国火热上演,在捧腹大笑之余,更激发了人们淘宝藏石的兴趣。到奇石市场寻找一块与自己有缘、能为自己带来乐趣的石头,成为眼下一些人最开心的乐事儿。
“藏石热”持续升温 近几年,藏石、赏石、玩石的雅趣在我国悄然流行,收藏市场里出现了一股“藏石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奇石收藏者达近百万。广州、上海、南京、武汉、柳州、临朐等地已成为全国奇石的主要购销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大陆与奇石有关的协会至少有1000个,直接从业人员有几万人。
以广西柳州为例。在2006年11月举行的以“奇石之都、风情柳州”为主题的第四届柳州国际奇石节上,一周时间内,柳州几个主要的奇石市场交易量超过了3000多万元。而在开幕当天,广东某石商一口气收购了七八个展摊,交易量高达100多万元。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128个代表团参展,共收到参展奇石达5000多件,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赏石界朋友也闻讯而来。
据了解,柳州扶持奇石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以石为媒、促进发展”的决策。几年来,政府在奇石产业上投入达几千万元,并免收产业税,让奇石产业拉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事实证明,柳州政府的这一举措收获甚丰。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届奇石节上,柳州四大奇石市场销售奇石2万多件,金额达数百万元;第二届国际奇石节,展销各类奇石10多万件,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第三届国际奇石节,展销奇石超过20万件,奇石市场七天的交易额就达3000万元。 如今,在柳州群众玩石、赏石、藏石、论石、售石蔚然成风,市内许多街道、宾馆、饭店、商店、企事业单位及市民家庭随处可见奇石装点的景观和奇石收藏馆。
不仅是柳州,全国的奇石市场也呈现日益火爆的趋势。
市场价格迅速攀升
据了解,2006年奇石市场价格攀升较快、备受关注的石种主要有:内蒙古葡萄玛瑙石,其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广西彩陶石,由于资源少,其市价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崂山绿石和大化石,它们是目前石市上价格上升最快的石种,行情非常看好。近几年较受关注的石种还有新疆石、青海黄河源石、贵州红石、柳州三江彩卵石、广东的英石、蜡石和孔雀石等,它们都有较大的升值空间。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奇石因品种、造型、意境等诸多因素,价格相差悬殊,价格层次从三五十元到二三万元的都有。同一体量(指规模和重量)的奇石,价格甚至相差几十倍乃至上千倍。
近几年来,国内奇石收藏逐渐升温,以灵璧石为例,因灵璧石所具备的天然艺术性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具备了很高的升值空间。由于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苏州网师园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曾经有藏友10年前以几十元买进的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在2006年春季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当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今天的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已不是什么新闻。
在古瓷字画拍卖会上,几十万元一件的拍品还仅为中档品,而灵璧石、大化石、彩陶石中称得上特级孤品的,在拍卖会上一般只要价几十万元,有些较为珍贵的奇石拍品还常常流拍。从2006年5月上旬广东举办的首场奇石拍卖会就可看出,当时参拍的200件拍品,仅有72件顺利成交,成交金额为277.7万元,可见国内奇石收藏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催生新的产业工人
火爆的奇石经济带旺了庞大的就业队伍,奇石市场的直接从业人员是构成奇石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
这支新生的产业工人队伍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类以采石为业,大多不需要很专业的奇石知识,就是通常说的“石农”,包括一些农民、矿山下岗及退休职工等。他们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优势,上山或下水直接采集和打捞大量奇石,奔波于产地和市场之间。所卖的石头一般价位不高,价格在数十元至数千元之间,而其每月收入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运气好,采到让顾客满意的石头,有时能挣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第二类产业工人主要是专业的石玩个体户,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财力和清晰固定的客源。他们豪华装修铺面,把奇石推向高档商品的位置,以图获取高额价位的回报。除平时从普通的“石农”手里购买一些“原石”外,他们还流连于市场店铺或跟奇石相关的博览会、展销会之间,寻找自己“心仪”的石头。他们加工、制作那些石头,赋予其文化意义,做到点“石”为金。几十上百元购得的石头,经过他们一弄,经常身价倍增。在第四届柳州国际奇石节上,一外地石商出价168万元想购一块石头,店主却无动于衷,让人瞠目结舌。
市场尚待规范
有关专家指出,近几年,尽管国内奇石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奇石市场的发展和赏石的理论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奇石市场现在还存在着规模经营不够,利用媒体“恶意炒作”以提高奇石身价,以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奇石评判标准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奇石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有专家建议,国家对这一产业应在政策上加以重视,对奇石市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宗禾)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